本Script功能提供瀏覽字級大小的變更,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項功能,也不影響你閱讀本網站資訊。
首頁   正體   簡體   English   網站導覽   護持捐款   課程報名
 
文字大小
官方帳號
 
 
 
 
訪客人數:
10701540 位訪客
首頁 > 教育 > 弄曼沙彌學院 > 沙彌新聞
轉寄好友 (另開新視窗) 友善列印 (另開新視窗)
最後一堂課 施卓群與小沙彌在緬甸的故事
日期Icon 2018-05-07




最後一堂課 施卓群與小沙彌在緬甸的故事
今年64歲的施卓群師兄,一直以來非常喜歡做社會服務的事情,40歲開始擔任志工,曾服務機構包括:桃園女子監獄的通訊輔導志工、地檢署少年觀護志工、119救護車隨車救護員……,迄今已35個年頭,兩年前得知自己罹患肺腺癌第二期時,當下並未感到很難過,而是以正向樂觀的心態去面對,認為接下來投胎轉世後,會有新的人生、新的功課可以學習,當時在他心中最可慰的是在有限的生命中,曾對社會有所貢獻。

正巧當時心寧靜教師團的宋慧慈老師邀請他前往緬甸擔任中文營志工,想到念軍校時,深受柏楊的書《異域》影響,當時一心報國的他,軍校下部隊時一度還自動請纓想調到緬甸打共匪,當然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這件事後來已不可行,於是便申請了最能磨練心志的步兵。而後他考上輔大夜間部歷史系,為了準備碩士,到政大社會科學資料中心查了很多資料,對緬甸又多一些認識,西北鄰印度和孟加拉,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的緬甸,因地緣關係,許多少數民族在此共同生活。就這樣,彷若是為了卻年少時曾經的念想,帶著一顆歡喜奉獻的心及對緬甸這個國家少許的認識,施卓群師兄與其他志工們,一起來到緬甸。

2萬張DVD中精選教材

雖然以前從未教過國小年紀的學生,但施卓群師兄以極其用心的準備,克服教學經驗的不足。他希望自己的課程能讓小沙彌們對世界產生好奇,繼而渴望探索世界。該用什麼樣的工具跟方法達成目的?

他想到,小朋友都喜歡看動畫影片,於是他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做行前準備,包括:「怎麼教學?要選擇那些影片?」這些他都反覆推敲,再三思量,選定主題後,他到坊間採買DVD,回家看過後再做篩選,最後在2萬多張DVD中,選了30張DVD帶到緬甸。

不負他行前用心的準備,施師兄的課程大受小沙彌們的歡迎,講到這裡施師兄掩不住臉上的喜色與得意之情。「我帶過去的影片,以介紹恐龍、森林王子、貓熊三個題材的影片反應最好,尤其是森林王子,這是一部很棒的文學作品,講述由狼哺育成長的孩子與森林中各種動物間的情感,是很有趣味的故事,也很有啟發性,電影、動畫、卡通,三種版本的森林王子DVD我都有帶過去。」

而體積龐大、種類繁多的恐龍,以及模樣笨拙又可愛的貓熊,也非常受到小沙彌們的喜愛,中文營的課程非常豐富,有書法、勞作、中文字讀寫、體育課……,小沙彌在一個月內要學習各種課程,只能輪流前來上電影課,每次上課時小朋友總是聚精會神,有的表情驚悚、有的神色緊張,每雙眼睛認真盯著螢幕,深怕錯過任何一個重要畫面。每次看到沙彌們認真的神情,施卓群都覺得很開心,他更希望,在看過這些影片之後,小沙彌能對生命流轉產生好奇,在心中種下探索無常的種子。


給人歡喜其實很容易

除了自己單獨教授的影片欣賞課程,施卓群師兄也擔任中文營其他老師的助教,他記得自己和月花老師上第一堂中文課時,沙彌們滿教室跑來跑去,不在位置上乖乖坐好,沒有「上課」的觀念。於是月花老師改變上課的方式,用簡單的問答方式吸引沙彌們的注意力,小沙彌們踴躍搶答,得到小獎品都很高興,而其他好動亂跑的小沙彌們,因為受到同伴的影響,也會坐下來好好上課。

第一屆中文營對沙彌、對志工們來說,都是第一次,沒有任何前例可循,教學模式、與沙彌的互動等,都是在摸索中逐步成形。然而施卓群師兄一直以「讓學習內容貼近沙彌真實的生活」做為他教學的核心精神。比如教注音符號“ㄅ”,他就會拚出”ㄅㄛ”,的音,再拿出一個實體的鉢,將現實生活中的事物與課程內容作結合。而除了從注音符號開始教起的中文課程外,多才多藝的志工老師們也教沙彌們課外活動, 每天下午晚餐前,小沙彌們跟著志工老師們學踢鍵子、打羽毛球、丟飛盤、騎腳踏車……,每一樣活動他們都學得興味盎然,看到這些陽光下純真的笑臉,施卓群真切地感受到,給人歡喜其實可以是件很容易的事。

一個月的課程結束,返台時施卓群師兄特別請小沙彌們每人畫一張畫給他留念,每位小沙彌都很用心地以圖畫跟老師說再見,有生動的小和尚挑水圖,也有佛陀和觀世音菩薩的聖像,幾乎每一位沙彌都端端正正地寫出「謝謝老師」、「老師再見」,每一張畫作施卓群都用心地珍藏起來,一年後透過電視的大螢幕向筆者展示時,每一張照片背後的故事都如數家珍,彷彿只是昨天的事。

「人生最後一哩路,怎麼走?」我們在施卓群師兄身上看到最佳的典範,積極正向,善用人生最後的分分秒秒,前往緬甸弄曼當志工迄今時隔一年,身體狀況也更不如前,他自嘲的說道:「我已經從肺腺癌第二期『進步』到第四期了。」以自我奉獻為終身職志的他,也已完成輔仁大學醫學院大體老師的登記,願意將自己的遺體將來做為解剖教學之用。走過65年的歲月,活得精彩、活得充實、活得有意義,對於有志前往緬甸擔任志工的老師們,他以過來人的角色說道:「很重要的就是把自己放空,放下我執,到現場觀察不同文化不同種族的小沙彌需要什麼,而不是把台灣帶來的漢族文化,硬灌輸到緬甸小沙彌身上。」

他最後並以心道法師常常說的:「給人歡喜,給人安慰,給人成就。」做為自己緬甸志工之旅的註腳。我想,便是這樣的信念給予施卓群師兄源源不斷的能量,即便是罹患肺腺癌,目前行動不便,他依然樂觀開朗,在人生的路上,仍然是「給」的那一方,深信施比受更有福,也一直將這個信念身體力行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上一則   |   下一則
 
聯絡我們 版權聲明 合作提案 個資政策 捐款資訊不公開聲明書(PDF) 捐款資訊不公開聲明書(DOC)

Copyright © 2014 靈鷲山佛教教團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Ling Jiou Mountain Buddhist Society. 信眾服務專線:02-8231-5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