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頁 > 慈善 > GFLP > 佛國種子獎助學金 |
|
|
山窮水盡 光明現前
|
 |
2010-03-22
|
|
|
|
|
走在台北街頭,經過繁華熱鬧的商圈,望著熙來攘往的人潮,思緒總會不經意飄回緬甸鄉間小鎮,初冬時節,正好是豐收後的休養生息,看得到閒適愜意的田園風光,和雨季的景象截然不同。不過GFLP專案同仁視察的學校,通常隱身在偏僻遙遠的山區,一趟路下來,彷彿進入只有耳聞的桃花源,或像是武俠電影拍攝場景的靜謐深林;不過,絕美的「仙境」往往代表不利農耕,經濟來源相對不穩定,這對附近村落的居民而言並不是件好事。
Kun Gyun Su小學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只有26位學生的小學校,在納吉斯風災侵襲以前,早就殘破不堪,校長已經通過層層關卡審核,申請學校整修。不料百年難得一見的風災橫掃下緬甸,幾乎沒有學校不需要重建,而Kun Gyun Su小學因為學生人數過少,根本一開始就沒被相關單位列入重建名單內。但是這村子裡的家庭一個比一個貧困,要讓孩子到外地繼續求學,絕對是無法承受的經濟重擔;一想到這裡,已在此校服務十三年的校長就非常傷心難過,「我一直向佛陀祈禱能有奇蹟出現,不要讓孩子中斷求學的路!」
「佛陀聽到了!」校長激動地向我們表示,當時聽到靈鷲山要協助重建學校,她簡直高興得想要跳起來!看到原本快要頹圮的「棕櫚」小學變成現在的鋼筋水泥校舍,讓同樣在村子裡長大的校長跟所有師生、村民都欣喜若狂,不僅孩子繼續念書有著落,以後若遇到再大風雨也不用怕,有一處可以安心棲身的避難所。這次接受佛國種子獎助學金贊助,校長再三感激,因為父母們要籌足家裡所有小孩的學雜費並不容易,能受頒獎助學金,讓大家對孩子的前途有了可以落實的期待。
校長最滿足的事
到Beling小學的路上,連機車都越來越難騎,兩旁也看不到住家,眼角餘光常常「感覺」竹林深處有動靜,只是顛簸之中,也只能咬緊牙根,雙手緊握機車某處,穩住自己一身快要搖散的骨頭。風沙一陣陣揚起,忍不住緊閉眼睛,沒想到一眨眼,就看到了Beling小學。明明一路遍佈沙石泥土,斷木橫陳,近似蠻荒的曠野盡頭,竟然會有一座鋼筋水泥校舍矗立在眼前;那一瞬間,GFLP專案同仁都體會了村民在校舍完工時的感動。
看起來歷經風霜,身形癯瘦的U Chit Nyo校長,本地出生長大,從師範學校畢業當老師,就在Beling小學服務,已長達二十一年。他向GFLP專案同仁表示,學校共有81位小朋友,連他在內共有四位師長。從風災後傷心難過學校全毀,擔憂孩子們不知到哪兒繼續上學,到現在滿心歡喜有如此堅固的新校舍,不但有地方好好念書,要辦任何活動也有場地,大家的學習生活無形中更豐富,這對U Chit Nyo校長而言,就是最滿足的一件事。至於學生能獲得佛國種子的獎助學金,寡言的校長只有連聲說道「感謝佛陀!感謝靈鷲山!」
最挑戰也最幸福
Seik Kyi小學在GFLP專案同仁記憶中,應該有很多排名第一的「事蹟」---史上最偏遠的學校!最挑戰的路途!不但一路會吃到滿嘴沙,要跟雞、鴨、牛、豬爭路,還得騎過田埂、穿越獨木橋;對於這些千奇百怪,層出不窮的路況,好在同仁們已經司空見慣,就靠機車運將膽大心細的騎乘技術帶領到目的地。Seik Kyi小學同時也最幸福,學校對面擁有一望無際的田園風景,飛鳥在天邊翱翔,還有好幾株樹形優美的參天巨樹,當大家下車後,一身的緊繃肌肉都在滿眼綠意、幾口涼風中緩緩放鬆。
雖然大家拼命趕路,但抵達Seik Kyi小學時已經超過三點三十分,學生都下課了。老師知道GFLP專案同仁特別來校訪察,專程再回校來與我們分享目前學校的現況。重建前的Seik Kyi小學連廁所都沒有,只有克難搭建的土坑,現在不僅有鋼筋水泥校舍,還有兩間嶄新的廁所,讓112位學生,及四位師長都高興極了。這些在台灣僅是基本條件的環境,卻是他們的美夢成真。
老師坦言家長都是沒有錢的窮農民,多數的孩子都無法繼續升學,現在能獲頒佛國種子獎助學金,雖不足以造福全體的學生,但已經可以支持部分有興趣、有能力的孩子好好念書。的確,受教育是讓這些窮鄉僻壤的孩子,脫離貧窮的唯一出路。但要如何聚集更多人的力量,幫助這些佛國種子發芽、茁壯、結成果實,是所有GFLP專案同仁最重要的課題。
|
|
下一則
|
|
|
|
最近檢閱日期
:2007-06-22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