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頁 > 教育 > 線上課程 |
|
|
2020大悲善知識說法》常存法師開示大悲十心
|
 |
2020-07-10
|
|
|
|
|
靈鷲山2020年大悲閉關4/25至5/15,3個梯次圓滿結束,每梯次分別由常存法師、恆傳法師、了意法師與恆明法師,開闢「善知識說法」單元開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閉關雖採線上形式,絲毫不減大眾精進修行的心,一心持誦〈大悲咒〉增長功德福田。常存法師以佛法滋潤學員心靈,開示持誦〈大悲咒〉4要點及安樂八法等善法,更解說修持《大悲十心》心要,勉勵學員勇猛、精進、不放逸,眾多學員感恩聆聽「善知識說法」福慧雙修,收穫許多法師開示的法教智慧。
《持誦〈大悲咒〉4個要點》
1、至誠的信心。在《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大悲心陀羅尼經》中提及「唯除不善、除不至誠」,當生起不善的心或不至誠心持誦〈大悲咒〉時,不俱足廣大效果,更無法與觀音菩薩相應。
2、發大願。有弟子不解為何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已擁有高深的修行成就,卻時刻持誦〈大悲咒〉?心道法師說:「每日持誦〈大悲咒〉就是要跟觀音大悲心與大悲願力相合,透過念〈大悲咒〉跟觀音菩薩的心意合一;也透過念〈大悲咒〉連結觀音菩薩跟眾生的苦難。」讓所有眾生因為聽聞〈大悲咒〉,得到觀音菩薩救苦救難的因緣,這也是心道法師不斷持誦〈大悲咒〉發起的廣大願心。
3、如法誦持。也就是要身持齋戒,且於諸眾生起平等心,處所必須清淨、衣著要潔淨,還要做供養,要懸幡、燃燈、供花,以及百味飲食,心念要制心一處、不攀緣其他的事情。
4、廣宣流布、莫令斷絕。時時刻刻持咒,讓〈大悲咒〉不斷絕,並且持之以恆。
《大悲十心》
大慈悲心、平等心、無為心、無染著心、空觀心、恭敬心、卑下心、無雜亂心、無見取心,以及無上菩提心。
1、大慈悲心。《觀無量壽經》提到的佛心者就是大慈悲心,《大般若經》也提及三世諸佛都是以大悲為根本,所有諸佛菩薩都視眾生離苦得樂的大悲為最根本的發心。大慈悲心的「大」,是究竟慈悲的意思,「慈」就是給眾生安樂,「悲」拔除眾生的苦,大慈悲心是從菩提心直接產生的力量,是修持〈大悲咒〉很重要的心要。
2、平等心。法界一切平等,諸佛與眾生沒有差別。心道法師開示:「平等心就是無分別心,也就是說沒有你高我低,或你、我、男女區別,一切平等對待。」
3、無為心。不論平等心或無為心,只要持〈大悲咒〉,能夠很快達到這樣的心量,要以無為心持誦〈大悲咒〉,無為心也如同《金剛經》所說的無住生心,即離相,沒有過去、現在、未來,在當下的一念稱為無為心。
4、無染著心。學佛的人要重視平常修行,不用擔心往生以後怎麼辦?擔心也是染著心,無染著就是心能夠清清淨淨的,沒有雜念、妄想、邪念、意念、欲望的持咒,不要執著〈大悲咒〉神通、諸佛的境界和功德利益。
5、空觀心。《般若心經》提及透過空觀心來觀照空性,對心道法師提到:「空觀的心就是觀察事物本質,都是如幻的,要知道一切法、一切現象都在變化,稱為緣生緣滅,沒有實質性。觀察心念、身體、外在一切在生滅,就不會執著,也就不會有得失心、貪著、取捨,明覺清涼的心性就更能顯化。」
6、恭敬心。每個人見到諸佛菩薩會頂禮壇城,見到師父或三寶生起恭敬心,但如果對一切眾生,乃至於天天打你、罵你、講你壞話的人一樣恭敬,並且相信對方也是佛,這是很不容易又有難度的。
7、卑下心。不要因為持誦非常多的〈大悲咒〉,或學佛很久,或自認皈依三寶很長時間,就以為自己是精進菩薩而起了傲慢心。要用〈大悲咒〉降伏驕慢心、傲慢心,訓練自己將一切眾生都視為未來佛,自己只是新學菩薩,隨時禮讓、謙讓一切眾生,這個就是卑下心。
8、無雜亂心。觀音菩薩的心常處於無雜亂心狀況,單純不會東想西想,不會擾亂自己和別人。心道法師說:「無雜亂心,是純潔、純淨、專心一致持誦〈大悲咒〉的心,就能契入大悲法門。」
9、無見取心。如何修無見取心,就是心道法師開示的:「見一切相,如同拿相機拍照沒有放底片」,對於一切沒有執取,不會存檔進去,所以聽只是聽、看只是看、吃就是吃、並不會執取它。因為一旦執取,就會起分別,進而產生概念,概念其實不是物相本身,而是自己給的概念。
10、無上菩提心。菩提心的種子,即使是小小的發心,阿羅漢都會尊重發菩提心者,它是一個如意寶,但延續菩提心確實不容易。心道法師曾提及:「持〈大悲咒〉能讓菩提心堅固,也是依靠觀音菩薩的一個加持力,稱作『他力』,而自己努力精進修持稱為『自力』,一心不亂的修持可以獲得『三昧力』,再得到『解脫力』。」
文/傅冠婷整理 資料提供/靈鷲山三乘佛學院
|
|
上一則   |   下一則
|
|
|
|
最近檢閱日期
:2007-06-22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