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Script功能提供瀏覽字級大小的變更,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項功能,也不影響你閱讀本網站資訊。
首頁   正體   簡體   English   網站導覽   護持捐款   課程報名
 
文字大小
官方帳號
 
 
 
 
訪客人數:
10691726 位訪客
首頁 > 教育 > 佛陀法教
轉寄好友 (另開新視窗) 友善列印 (另開新視窗)
《心經》第一篇 心觀空假中
日期Icon 2018-12-07 ‧經典小講堂




《心經》第一篇 心觀空假中
人和人之間,所有相處會變成一個獨特的經驗。如果我們走過生命的美好,這些所有的美好,最後在一個地方最明顯,就是我們的心。在《心經》的短短的文字裡面,從「觀自在菩薩」一直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都沒有講「心」這個字,然而,《心經》卻是以「心」這個字作為開始。

「心」是回到個人的觀點

佛教的心不要很複雜的看,但是在讀《心經》的過程中,對心要有一個很重要的認知和瞭解。《心經》有幾句話大家很熟悉,「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幾句話剛好是整個《心經》提綱挈領的主張。這個主張有幾個元素很重要,第一就是「觀」,告訴你心有一個能力叫做觀,講到觀的時候,你會發覺我有男性的觀點,你有女性的觀點,我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出現,出現觀點就會發現人的主體性出現。我常說心不是講很普遍,講人類的,講大環境、大社會,而是要回到個人的觀點,也就是說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老子喜歡說「獨」字,我獨異於人,我跟人家不一樣。儒家講慎獨,慎獨就是當你面對自己,讓自己活出自己,不因為你是男人、女人,不同的國籍、性別、年齡,每個人當你活出自己的時候,你會有你獨特的觀點。《心經》第一個字就是回到你自己獨特的觀點去看事物。

所以「觀」就非常有意思,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人的成長過程,老子也在講一樣的話,老子說回到赤子之心。赤子之心,嬰兒之未孩,嬰兒還沒有形成之前,他怎􁃿關照世界,一個小孩怎麼看這個世界,你發覺到小孩看的天非常大,就像莊子,莊子都是大,大魚,大鳥,最大的天空,到最後大得不能想像,小孩看世界都是大的。他看自己也是大的,他從來不覺得自己渺小,那才是真正的大。基督教也是一樣,人不變成小孩的樣子不能進天國。希望人從單純的角度去看,所以觀自己的「觀」很重要,是心的第一個作用。

一心三觀 誠實地從心裡看事物

心有它所有的感受,有它的觀點,有它關照的能力,當我們能很誠實面對自己的心,很誠實地從心裡面看事物,觀就出現了。我們怎麼觀?有三個觀點,在佛教叫一心三觀。當你的心出來以後,它有三個觀點出現,第一是「空」,空代表什麼?所有的事情都有空間,都有因緣起落、水到渠成,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所以在佛教叫空觀,什麼事情都看空。我們解讀的時候,你不要看什麼都沒有,在佛教一切都是叫因緣,所以佛法叫「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中國人常說天下無不散的宴席,空就像流水流動一樣,過去成空了,但是未來還沒來,隨後在下一個因緣裡面出現了。

第二是「假」,真假的假,當你們講到《紅樓夢》的賈寶玉,有真寶玉,有假寶玉。《西遊記》裡面有真的孫悟空,有六耳獼猴的假孫悟空。我們藉由一個名字、符號形容它,把它當成一個主體看待,這叫「假」。《心經》的心這個字也是假,通過心去瞭解一些事情。這個假就像用指頭去指月亮,佛教的禪宗有《指月錄》,用手指頭指月亮,這個指頭是指出月亮的方向,你不要把指頭當真,指頭是假的,你是藉由它去瞭解狀況。如果這樣,人生就會瀟灑,很多事情就不會太執著。

第三是「中」,中就像中庸之道,中是代表用的意思。一件事情假如有用,發揮作用,這就很有意思。我覺得《心經》應該變成有用的部分,它不會只是你的一個知識,它應該是你生活的智慧,這個時候叫中道。中國的中庸之道講得最準確,一件事情恰到好處,剛好圓滿了,那就叫「中」。

《心經》的故事從《金剛經》得答案

空的觀點,假的觀點,中的觀點就會變成心裡面最重要的三個作用。有了「空」、「假」、「中」三觀,我們就會很圓滿地看事情,這是在心的關照能力方面,我們看事情就不會執著。很多事情從空看、緣分看,在緣分裡面水到渠成,就像幻化一個城市一樣,突然有那個城市,這個階段會過去,所以你就不會執著,不會貪戀,你就好好享受它。現在都會變成過去,但是你好好享受你的現在,你活在當下,現在就會讓你在這個過程學到、體會、滋味到以後,它更有機會變成下一個可愛的味道,這種感覺就變成好好守住現在,變得很重要。

我以前常說好的現在一定是好的過去,好的現在更有機會變成好的未來,現在你多一點好,明天就會多一點幸福,這樣「假」就變的可愛。賈寶玉的過程裡面我們看到假才變成真。

「中」這個字用《金剛經》來講最有代表性,很多人講《金剛經》要空,《金剛經》是講空的,《金剛經》的空是什麼?「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講因緣,講空都是《金剛經》說的。換句話說,《金剛經》講空,但是它也有假,也講吃飯、佛法,最後它講了最關鍵的問題是怎麼調伏我的心,這都是很實際的。

《金剛經》一開始講的中道就是生活,如是我聞,講1千2百多個跟佛在一起的修行者,釋迦牟尼要吃飯了,一開始你給我什麼就吃什麼,在托缽吃飯的時候,吃完了以後把缽洗乾淨,洗洗腳,都很有次第,然後休息一下,再開始講法,這個過程很優美,一種生活的優美。中道是什麼?你肚子餓了吃飯,吃完飯以後洗碗,把洗碗的每一件事做好就恰到好處,這就是中道。這是吃飯的過程。

我們吃飽了,心裡有一種互動交流,所以須菩提問佛怎麼降服我的心?我的心很亂怎麼辦?所以《心經》的故事從《金剛經》得到答案。

佛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就是相應的意思,在相應的過程中,你碰到任何事情,比如鼓,敲一下就響了,你不敲鼓就不響了,肚子餓了就吃,吃飽了跟沒吃不一樣嗎?這就體會到中道。所以無所住的時候,你不是停留在哪個時候,不是停留在過去、現在或未來。心不執著,就是中道。因此我說《金剛經》講生活的空,講生活的假,而在生活裡很實質的就有中相應。中國河南人有句土話:「中不中」,中就是相應的故事。

手把青秧插滿田 退步原來是向前

《心經》的心字,最重要的心意識的作用,就是有一種觀點,它看事情有一種關照的能力。我們培養每一個人,你對事物有一種觀察力,有一種關照的能力,你會心領意會,在這個時候注意到,一種方法就是看空,看所有的事情有一種因緣起落,看所有事情有一種因果,一種緣分,你就會發覺這樣的原因結果有很多條件促成,這叫緣。至於緣生的時候發生了,緣滅的時候消失了,當種子開始發芽,緣生開始不斷的變變變,緣滅的時候,花就開始凋謝,果實就出來,果實壞了,一個新的生機又出現了。

看空就懂得看因緣,看假呢?假就變成你會享受花開花謝的日子,你會很享受現在的自己,你會享受愛你現在所有的朋友,人事時地物,在此刻所謂的片時歡笑且相親,這種感覺變得特別有意思。中就是用在生活裡面,生活裡面就會有一種滋味。所以「空」、「假」、「中」三觀是心特別的作用。假如我們能夠把握住,好多禪宗的法師講的都是一樣的故事。「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心頭掛,便是人間好時節。」這個就是空。沒有閒事的懂得空,也懂得享受春花秋月。

最後我要說一首詩,插秧的人需要實實在在的做,「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插秧的時候一路往後退,低頭便見水中天,在生活的中道裡面有時候退反而是進,有時候放下反而是得到。在我們很多患得患失的人生裡面,你要懂得「手把青秧插滿田,退步原來是向前」,這就非常重要了。

《心經》的第一個字是「觀自在菩薩」的觀,最後一個字如果扣掉「揭諦揭諦」的咒語之外,就是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觀要看不虛,要看真實。作為一個人有一顆幸福的心,你能真正關照到空、􀧿、中,這個時候你會提到生命真正的識相,這跟基督教說的永恆的上帝不太一樣,真實的事情就像流水,流水流過每一個山河大地的時候,映照兩岸的風景,滋潤所有的生命,在這種情況下,生活就會像流水一樣的幸福跟可愛。

文/孔維勤(本文轉載自有緣人第265期)
 
上一則   |   下一則
 
聯絡我們 版權聲明 合作提案 個資政策 捐款資訊不公開聲明書(PDF) 捐款資訊不公開聲明書(DOC)

Copyright © 2014 靈鷲山佛教教團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Ling Jiou Mountain Buddhist Society. 信眾服務專線:02-8231-5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