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Script功能提供瀏覽字級大小的變更,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項功能,也不影響你閱讀本網站資訊。
首頁   正體   簡體   English   網站導覽   護持捐款   課程報名
 
文字大小
官方帳號
 
 
 
 
訪客人數:9875444 位訪客
首頁 > 禪修 > 心靈白皮書
轉寄好友 (另開新視窗) 友善列印 (另開新視窗)
傾聽世間的聲音
日期Icon 2004-12-14




二十一世紀,資訊科技與通訊交通的快速發展加劇了全球化的問題,反映在種族、文化、區域、環境上,呈現出許多失序亂象,愈多的文明衝突、貧富不均、全球暖化、生態破壞等危機,已經真實滲透在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與社會環境中,威脅之鉅難以估算;另一方面,更多憂鬱焦躁、壓力不安、冷漠不信任等病態反映在人心上,許多傳統的倫理美德逐漸喪失殆盡,大家對生命失去信心,對生活互動也失去安全感。當我們看到這些問題,亟欲找尋管道,以輔助生命回歸正確的方向,幫助大家從信仰下手,建立自信,回復靈性道德的美好實踐,讓大家不要因為這些全球化的亂象,而模糊了生命存在的可貴意義。

自二○○四年我們啟動「會診心靈白皮書」專案,連著幾年委託中研院社會科學研究院調查研究中心及世新大學民調中心,進行全台灣問卷調查,並根據這些數據,再廣邀各領域專家,從政治、法律、經濟、科技、媒體、文化、心理、醫學等面向,以多元角度分析,從中發現問題、定義問題,找尋解決之道;這份長期性的關注,已不僅是一份調查分析而已,更為社會提供了一個長期觀測心靈、探討生命與世界問題,進而反省反思、試圖找出解決方案的建設性平台。

為了讓每個人──宗教人士也好,社會大眾也罷──有一扇心靈互動的真心對話窗口,我們以「尊重每一個信仰、包容每一個族群、博愛每一個生命」為理念精神,籌建「世界宗教博物館」,做為延伸互動的場域。二○○一年開館後,一直默默耕耘著這座生命教育與跨界對話的平台,我們固定以「世紀宗教論壇」的方式,從靈性角度深入各種社會問題並提出建言,同時將一群退休老師組成「生命領航員」,用生命教育引導人們生活自在、珍愛自己;此外,也在國際間進行跨宗教的對話交流,推動「愛與和平、地球家」願景,這些都是希望啟發人們重視生命、珍惜萬有,並為人心找回安身立命的安全感與生命文化的使命意義,進而促進「愛與和平」等靈性道德文化的復振。

「心」的學問,在現代可謂顯學,身為宗教人,我們要從根本問題著手,而解決人類的苦痛,轉化地球危機,根源在心。從心做起,「觀心」才能「關心」,心淨則國土淨,心和平了,世界就和平了。從靈性角度來看,所有人類的問題,歸納不外乎兩個,一個是意識型態的問題,另一個則是人類貪欲習性的問題,而這兩個根本問題只有透過教育才能轉化。

許多人在學校學習知識,卻往往不認識自己的生命,甚至不懂得如何與他人、與自己相處。由於衝突來自於誤解,包容來自於理解,所以對話是可以讓人我衝突、世界衝突得以轉換契機的方式;但對話首重傾聽,用尊重、理解、包容的心來傾聽,而此素養必須靠教育來養成,靠社會來支撐,靠文化來傳遞。意識的交流需要共識,才能相互認同進而相互提升,因此透過傾聽理解的對話,尋求有效的價值共識,是積極可行的。

而人類貪瞋癡的習性要如何轉化、如何建立起人類共同倫理及全球倫理?就我個人經驗,能投入為眾生服務奉獻,這些能量都是來自於修行的養分,從修行中找到自我與一切生命是不可分割的真相,因而生起無私的慈悲心、菩提心,一心想著幫助一切的眾生離苦得樂。修行讓我們環扣到整體生命的大能量,因為一切的眾生就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只要我們升起幫助他人獲得快樂的念頭,就能環扣上這個共濟互生、宇宙同體的大能量。

靈性是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的寶藏,靈性與靈性之間是沒有傷害的,而這個覺醒需要被引導與啟發。當我們覺知內在與外在、自我與他者在靈性上都是生命共同體時,才能推動靈性道德的價值觀來改善這個物化的世界。因此,如何從複雜的資訊迷失中回到無染著的靈性故鄉,就必須透過心靈轉化,使內心安定和諧,進而創造外在和諧。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找回這個時代的靈性道德,一同為愛與和平的地球家盡一份心力。
 
上一則
 
聯絡我們 版權聲明 合作提案 個資政策 捐款資訊不公開聲明書(PDF) 捐款資訊不公開聲明書(DOC)

Copyright © 2014 靈鷲山佛教教團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Ling Jiou Mountain Buddhist Society. 信眾服務專線:02-8231-5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