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Script功能提供瀏覽字級大小的變更,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項功能,也不影響你閱讀本網站資訊。
首頁   正體   簡體   English   網站導覽   護持捐款   課程報名
 
文字大小
官方帳號
 
 
 
 
訪客人數:9894746 位訪客
首頁 > 團體 > 靈鷲山國際青年團
培養無限可能的青年
日期Icon 2017-06-13




培養無限可能的青年您知道靈鷲山有國際青年團嗎?您知道國際青年團有團歌嗎?您會唱國際青年團團歌〈無限可能〉嗎?由民歌40推手韓賢光老師指導,輕快的旋律搭配朗朗上口的歌詞,優美地詮釋了靈鷲山的理念及青年團的使命:

尊重每一個信仰;包容每一個族群;博愛每一個生命,創造愛與和平,地球一家!

要如何愛自己也愛別人,該如何以積極的心做好每一天?

我們頭頂著釋迦如來的使命;滿心懷著觀音菩薩的慈悲;踏著地藏菩薩的願力,找到永恒的心靈家園!

口說著善語就能到處結好緣,心存善念平安快樂沒煩惱,把三好五德散播到每個角落,

傳遞愛與和平,就有無限可能!無限可能!

長期研究青少年發展的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威廉.戴蒙(William Damon)在《邁向目的之路:幫助孩子發現內心的召喚,踏上自己的英雄旅程》一書中指出:這一代的青年是「找不到目的感」漂浮卡住的一群人,缺乏目的會摧毀人生快樂與滿足的基礎,「目的」不只賦予人生意義與快樂,也賦予了人生學習與追求成就的動機。「目的」在順境的時候,帶給人喜悅,在逆境的時候,帶給人復原力,而且終其人的一生皆是如此。「生命目的」指的是什麼?「目的」是一種終極的關懷。它是「為什麼?」、「為什麼你正在做你現在所做的?」、「為什麼這件事情跟你有關?」、「為什麼它們很重要?」這些問題的最終答案。目的,是一個短期目標背後更深層的原因,也是驅動我們每日大部分行為背後的動機。「目的」對青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書中也提出12步驟來幫助孩子邁向目的之路,現在我們來看看前三個步驟分別是:一、和家庭成員之外的人有啟發性的對話;二、觀察有目的感的人是如何工作;三、第一次獲得啟示的時刻,發現世界上某些很重要的事情可以被修正或改進。

青年團引領邁向目的三步驟

首先,參與青年團自然能接觸到家庭成員之外的人,而且青年團舉辦的活動都緊扣著生命意義的主題,導引團員們開展啟發性的對話,如歌詞中「要如何愛自己也愛別人,該如何以積極的心做好每一天?」,完全符合第一步驟的要求。第二步驟觀察有目的感的人是如何工作,帶領青年團的法師都是深具目的感的人──我們頭頂著釋迦如來的使命;滿心懷著觀音菩薩的慈悲;脚踏著地藏菩薩的願力──他們從規畫課程、培訓幹部、實施課程……認真用心地展開一系列的工作,相信參與的團員都是有目共睹。另外,一部份已深具目的感的幹部在帶領團員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更可成為團員們「同儕學習」的最佳榜樣。第三步驟獲得啟示的時刻,這時刻也許來自活動進行中的某個「靈光爆破」的時刻,讓團員突然發現世界上某些很重要的事情可以被修正或改進,例如:把三好五德散播到每個角落,傳遞愛與和平,就有無限可能。看來完全符合書中作者提出的標準,因此我們可以說:參與青年團能夠有效地幫助孩子邁向目的之路,找到值得付出一生心血的理念、使命,為自己的生命開創美好的未來,為世界貢獻一份美好的心力!

心存善念 離苦得樂

釋迦如來的使命就是使每一位眾生過著醒覺、離苦得樂的生活;觀音菩薩的慈悲是聞聲求苦的大慈大悲,地藏菩薩的願力是地獄成空方成佛,試想我們未來的國家青年棟樑,在愛與和平的前提下,秉持全球一家的信念融入這世界,懂得愛自己也愛別人,每天用五德:「正面、積極、樂觀、愛心、願力」過好每一天,口說好話到處結善緣,心存善念平安快樂沒煩惱,這不就是我們希望孩子們擁有的理想形象嗎?這樣的青年不正是可以開創無限可能的青年嗎?

文/日修(本文轉載自有緣人第248期)
 
上一則   |   下一則
 
聯絡我們 版權聲明 合作提案 個資政策 捐款資訊不公開聲明書(PDF) 捐款資訊不公開聲明書(DOC)

Copyright © 2014 靈鷲山佛教教團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Ling Jiou Mountain Buddhist Society. 信眾服務專線:02-8231-5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