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語系
正體中文
簡體中文
English
繁
简
EN
語言
選擇語系
正體中文
簡體中文
English
認識我們
華嚴聖山
聖山宗風
無生道場
交通資訊
景點導覽
全景導覽圖
阿育王柱
天眼門
觀音道場
舍利塔林
四大天王像與十二因緣圖
聞喜堂
華藏海/圓通寶殿
開山聖殿
鷲首石
祖師殿
法華洞
觀海台
十一面觀音
五百羅漢步道
地藏道場
普賢道場
聖山寺
靈鷲山識別
大事紀
得獎紀錄
開山周年
心道法師
心道法師網站
關於師父
法脈傳承
修行年表
文告
心道法師開示
隨師行記
上師法教
著作
2006閉關特輯
緣起成佛
護關大事記
弟子的獻禮
禪修
靈鷲山平安禪網站
認識平安禪
禪修活動新訊
講堂禪修課程
心靈白皮書
寧靜運動
寧靜運動網站
教育
靈鷲山教育網
生命和平大學
生命和平大學
大學新聞
四期生命教育
佛陀法教
三乘佛學院
龍樹生命和平教育中心
弄曼沙彌學院
弄曼沙彌學院
沙彌新聞
慧命成長學院
華德福教育全人實踐
親子學佛營
兒童學佛營
線上課程
朝聖
朝山
朝山功德
秘境靈鷲山
朝山路線
朝山活動
朝山提醒
朝山心得
尋根
心道法師修行足跡
尋根行事曆
朝聖
朝聖意義
朝聖系列故事
緬甸
供萬僧
印度
不丹
泰國
尼泊爾
中國四大名山
雲南雞足山
聖蹟修復
法會
新春法會
水陸空大法會
華嚴法會
大悲咒全球心靈網
梁皇寶懺法會
地藏法會
圓滿施食
慈悲三昧水懺法會
齋天法會
齋僧法會
藥師普佛法會
瑜伽燄口
薈供
八關齋戒
五戒暨菩薩戒
短期出家
皈依
慈善
生命教育
普仁獎
普仁系列故事
緬甸華校輔導
靈鷲送愛
生命關懷
愛心早餐
弱勢關懷
普遍仁慈
生命服務
經咒APP
海外義診
重大災難賑濟
靈鷲山慈善基金會
GFLP
佛國種子獎助學金
大雨兒童資助計畫
弄曼原生農場暨公益旅行
交流
世界宗教博物館
宗博20新聞專區
國際論壇
回佛對談
佛基對談
觀音文化國際論壇
祈福與互動
文化
靈鷲山弘法紀要
有緣人會訊
弄曼季刊
生命和平雙月訊
新世紀宗教研究
宗教文學獎
般若書坊
經典助印
法訊
最新公告
最新消息
映像新聞
廣角鏡
感應故事
教團行事曆
團體
靈鷲山護法會
人物故事
大悲咒共修團
全球心寧靜教師團
靈鷲山國際青年團
靈鷲山國際青年團網站
靈鷲山導覽團
據點
宗教文化教育園區
聖山寺
寂光寺
各地講堂
海外據點
捐款
護持捐款
捐款資訊不公開聲明書
捐贈收據上傳國稅局授權同意書
人才招募
加入志工
報名
禪修閉關
各類課程
營隊活動
志工報名
靈鷲山 TV
宗教系列
生活系列
教育系列
上師系列
修行系列
和平行腳
平安聲林
數位月曆
護持捐款
活動報名
線上禪堂
線上學習
祈福與互動
在生活中處處觀照
我們的修行,每一時每一刻都是從此岸到彼岸,覺醒就是彼岸、不覺醒就是此岸。顯現的一切就是色,色是一切現象、物品、人事,這一切都是無常、假相的。心經說:「色即是空」,每一處的「色」皆是「空」。既然色即是空,何不放下?還牽腸掛肚地生起憂悲苦惱?六親眷屬都是鎖鏈,家人親友的感情,都是阻礙我們覺醒的東西。我們的感情就像是一個鉤子,充滿矛盾、不理性、情緒,鉤到哪裡就煩到哪裡,就執著到哪裡。唯有覺醒,我們才能明明朗朗的在光天化日之下生活;不覺醒就是過黯淡、迷昧的日子。
more
離相去我執
平安禪學員:請教師父禪修中提醒的「聽」可否由耳根深入身念處的覺知?
心道法師:八識中,第六與第七識是主觀的,前五識跟第八識是沒有主觀性的,所以在 聽的時候,以前五識跟第八識成為體性,將前五識與第八識合在一起不落入主觀,這樣第六識與第七識就可以轉為淨識。
more
覺悟空性 了達本來面目
2023年1月6日,我們靈鷲山的首座弟子了意法師在這天圓寂,終其一生為世界宗教博物館與弘法教育而努力,現在這一生已經大功告成,脫離了身體的痛苦,放下所有的執著。
了意法師在教團裡建立了很好的典範、楷模,讓大家都看到了你所成就的宗博館,這個是你最用心的地方,也讓宗博館照亮了所有宗教和平的心。現在就是要放下一切,本來就放下妄念執著,我們本來也沒有妄念執著,我們這個大覺觀就是我們本覺的清楚明白,它是沒有的、不雜染的。
more
心的旅程要無住無著
生命的歷程就是不斷地突破自己的習性,也就是突破我們的取捨之心。在這段旅程中,要欣賞一切所看到的、所想到的,然後繼續我們的旅程,而不可以讓心定居在某處,定居就代表產生了執著與妄想,執著在任何想法、觀念、表現裡面。一旦定居,便是佔有,佔有以後便患得患失,總有一天一切都會無常地消失,如此的生命旅程就不可能精采了!修行就是心路,心的旅程是要無牽無掛、無念無著,對一切無相觀、無念想、無著行,讓每一時每一刻所發生的人事物都隨風而逝,而不貪著,這才叫做真正的修行,如實地實踐,就可以在生活中達到自在與禪定。
more
一切現象都是覺性的顯現
在覺性的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不生不滅的真實生命裡面,我們要清楚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生活理念,不要經常跟自己的習氣生活在一起。習氣是一種讓我們墮落、造罪,讓我們沒有辦法收拾自己、管理自己的一種病。所以我們每天必須要反省和改進。
more
心中之鳥
我們都喜歡寧靜,寧靜和禪定是最舒服安適的狀態。平時大家都很忙,也想得很多,「心如功曹」,忙得無法寧靜。每當我們很忙、很累的時候,就希望能夠靜下來休息一下,當環境太吵雜的時候,也希望可以寧靜下來。在生命的歷程中,我們總是會有倦怠的時候,也總是希望能夠寧靜下來,但是很少人能夠真正地把握寧靜。想要獲得這份寧靜,並不一定要離群索居、遠離喧囂,而是不要讓自己干擾自己,也就是少點妄想與計較,就能寧靜下來了。
more
經營生命中的善業
學佛在學習佛陀的智慧,承接佛的法教,利益眾生。佛法就是在學習經營生命中的善業。善業如何經營?從善心做起。沒有善心就沒有善業,學佛就是從善心到善業再到善果。 善業的經營從皈依三寶、領受五戒開始。三皈依在教導止惡行善,五戒則在規範日常行為,使生活能慈悲一切、守護自己,制止一切惡因。之後,再領受十善,進一步培養自身善心,使生活軌則能依循善道,令惡業不生。
more
不退轉的菩薩道
做任何工作都要盡忠職守,如果偷懶的話,就不是發菩提心,也不是菩薩道的心念;菩薩道的心就是永遠利益眾生,我們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奉獻犧牲的觀念。如果做事只是應付自己、應付別人,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所以必須要為我們的菩薩道犧牲奉獻、為眾生累積成佛的資糧。我們舉心動念都會造業,所以要改變自己的觀念,表現出修行的內涵。
more
工作即修行
我們的生活理念就是「生活即福田、工作即修行」。所以面對工作的時候,要經常省察自己,勇敢去承擔跟解決問題,好讓自己不生煩惱;不要老是逃避問題,問題沒有解決,煩惱又生。工作本來就是修行,看怎樣讓我們的心降伏。工作中大家分工合作,除了做事要認真,也要任勞任怨,而且珍惜常住的事物,這都是在工作中修行的意義。所以我們整天都在修行裡面,如果我們不能把修行的觀念,建立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就越做越煩惱、越做越計較,跟世俗的人沒有什麼差別了。
more
轉化習氣
所謂的修行人,跟一般人是不一樣的。一般人是以染著滾染著,越滾越大,修行人雖然也有染著,可是他能夠慢慢轉化染著為清淨,然後超越。染著滾染著的習氣,不但是現下生起煩惱,未來也會有惡果,然後又是另一個循環的因果報應,處處都對我們不利。如果我們的身口意清淨,那麼所種植、所生活的環境都會是清淨的。所以我們應該感應清淨的果報與環境,體現真正的佛法生活,而不是去感應染著的習氣,何況我們是學佛之人,是實踐真理的行者。
more
寧靜帶來和平
我從小於戰火中成長,經過人世間最混亂的場面,見識過人類最殘酷的畫面,無情的殺戮、貪婪的掠奪,每每都讓我懷疑人世間的真與善是否依然存在?一次又一次的定心沉思後,我感覺到人心最渴望、渴求的,就是內心的寧靜!我也領悟到戰爭無法帶來和平,唯有寧靜可以創造和平!當你受到指責或感到忿怒時,記得先讓自己的心保持寧靜。如果我們的心只看到黑暗,光明就永遠不能透入我們的心,寧靜是讓你看到世界的美好,讓我們的生命重新發光。唯有我們的心和平了,世界才能真正和平,要到達寧靜的心,讓我們從雙手合十開始。
more
大悲禪者 自覺覺他
我們在這個輪迴苦惱的世界,就要找到不輪迴的東西,讓無常的生命找到永恆的覺性,這個就是學佛!從永恆的覺性裡去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自覺的時候,我們才能見到本來面目,什麼是「本來面目」?身體不是我、妄念也不是我、一切想法都不是我。那到底本來面目是什麼?「本來無一物」,也就什麼都沒有。 修行要有願力,願力就是一種力量,學佛一定要成佛,學佛成佛,得到不生不滅的證悟,只有坐禪才會找回本來面目、得到涅槃、找到不生不滅的地方。
more
知苦才能離苦
修行人一生都要好好參悟「苦」,如果平時懈怠,沒有好好體會自己的苦,也沒有體會一切眾生之苦,就搞不清楚輪迴的苦,也不想離苦。有智慧的參悟苦,才會有出離心,沒有出離心就不會有道心,如果沒有道心,出家人與在家人就沒有分別了。所以我們要以一生來參悟苦,隨時隨地都要想到苦,想到苦所以要出離,出離學佛。 為什麼要修行?大家每天忙忙碌碌、懶懶散散,沒有精進,便容易迷失於世間的名聞利養,而不知苦為何物。如果我們不能徹底了解世間之苦、生老病死之苦、五陰熾盛之苦,不能看破、放下這些財權名利,腦袋裡全都是這些東西,又該如何達到真正的快樂、清淨?
more
打開空的窗
我們在生活中一定有許多無可避免的摩擦,但是要如何處理這些摩擦才是重要的,首先要處理的是我們的貪瞋癡三毒,處理三毒的方法有三個步驟:除滅、消化、慈悲心。第一個方法是除滅我們的貪瞋癡,第二個是消化它們,第三個方法不但是除滅,而且讓我們能夠生起慈悲心。我們可以觀察看看,如果貪心來了而我們能忍住,就可以轉化為平常心,瞋恨心來了,能不能馬上轉化為生起慈悲心?生活中的修行就是轉禍成福,我們要有修養、要包容、要消化,才能把壞的轉化成好的。
more
2022年水陸法會送聖圓滿 眾生歡喜發菩提心
2022年8月17日這天,是水陸送聖圓滿的日子。感恩大家今年的參與,水陸法會就像一場佛法宴席,我們在法上相聚,用心精進,共振善緣善業,法會圓滿的時刻,大家內心必定充滿喜悅和覺受。水陸法會的圓滿,要感恩諸佛菩薩、與龍天護法的慈悲護佑,在三師和尚的引領以及內外壇全體法師的用心護持,讓整個法會如法如儀進行。也要感恩功德主的發心、工作人員以及志工菩薩的辛勞付出。法會是大家願力的連結,不管是在壇場中虔誠禮拜,還是發心當志工服務奉獻,都是滋養我們的菩提心,讓我們走在成佛大道上。
more
受戒發心啟動成佛基因
2022年8月15日,這天晚上是水陸法會幽冥戒的佛事。水陸法會是每年靈鷲人連結善心善願,在法上用功相聚,和一切六道眾生大和解的共善平台。經過前面幾天內外壇佛事的洗禮,大家累積更多福慧資糧,可以有更好的覺受,來進入這場冥陽兩利、解冤釋結的大齋勝會。不管大家身在哪裡,只要能持續這份虔誠心、精進心,共願、共感、共生,當下即是壇場。大家要把握這份殊勝因緣,圓滿接下來的每一場佛事。今晚的幽冥戒,是水陸法會中最重要的佛事,也是六道群靈離苦得樂、轉凡成聖的關鍵。
more
凝聚善願以清淨心開啟願力壇城
2022年8月3日,是靈鷲山水陸法會的啟壇儀式。這天在靈鷲山全球各據點都非常用心的布置水陸分場,在各地現場的信眾更以虔誠獻供的歡喜心,展現靈鹫人凝聚善願的廣大心。雖然因為疫情大家還無法凝聚在一起,現在能夠在螢幕上看到大家的面容,也是很欣慰的。每年的水陸法會是我們以心向法、以法相聚的時刻,也是我們放下所有俗世牽絆,共同約定以水陸道場為平台,同心、同願、同行,讓我們回到心靈的家。
more
華嚴世界從禪連結展現
我們的四期教育:阿含期、般若期、法華期和華嚴期,這個就是學佛的次第,依照這樣學習層次,也就能夠清楚的理解佛陀成道的整體概念。所謂的「阿含期」就是把人格修養做好,把生活規距做好。「般若期」就是從規矩框架的生活中再圓融處事。在般若思想中只有「禪」最能夠代表般若,所以般若期我們以禪為中心,用禪把生命的圓融體系做好。以這個基礎來發菩提心進入「法華期」,由菩提心再去呈現大智慧,「華嚴期」就是圓融無礙智慧的展現。
more
more
2023/02/01
交流
跨宗教彈琴說愛音樂會 歡迎報名聆賞
2023/01/31
交流
來自台灣的祝福 教宗方濟各喜收靈鷲山兔年春聯
2023/01/30
法會
2023新春供佛齋天法會 妙供獻諸天 虔誠祈護佑
2023/01/19
新春
新春溫馨話40 難忘開山鐵桶精神
2023/01/17
新春
迎福接喜慶兔年 靈鷲山歡喜點亮「心」光大道
2023/01/17
教育
捐出靈鷲山普仁獎學金 小太陽黃浩翔愛心無限
2023/01/16
慈善
《十方善念 佛國之愛無國界》
2023/01/15
教育
靈鷲山普仁獎以愛傳善 為台東29位孩子翻轉逆境
2023/01/15
教育
靈鷲山花蓮普仁獎 19顆小太陽用愛照亮東台灣
2023/01/15
法會
宗源了意比丘尼讚頌追思會 — 以佛法空性解脫 乘願再來
般若書坊
歲末感恩季
書坊優選
經典善書
47張圖片
2023/01/17
宗源了意比丘尼讚頌追思會
12張圖片
2023/01/02
點亮2023 全「嘉」一起來
more
靈鷲山參訪須知
配合政府防疫措施,參訪靈鷲山總本山採事先預約登記。維持防疫好習慣,守護彼此的健康安全。
... more
靈鷲山聲明啟事
近日有寺院建寺認捐、舉辦法會募款,或在不法網站以移花接木不實手法,盜用靈鷲山網站內容...
... more
more
財富家宅布施不藏私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發現善知識,生活一起參!歡迎大家來聽善財說故事,
一起和阿財還有小兔瑞比53參喔!
心道法師談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心道法師談靈性與生態 - 生態篇
整座山就是生態博物館 - 心道法師談靈性與生態系列
禪文化巡禮|日本京都 最大的禪寺 - 妙心寺
心道法師談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心道法師談靈性與生態 - 生態篇
整座山就是生態博物館 - 心道法師談靈性與生態系列
禪文化巡禮|日本京都 最大的禪寺 - 妙心寺
心道法師談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心道法師談靈性與生態 - 生態篇
整座山就是生態博物館 - 心道法師談靈性與生態系列
禪文化巡禮|日本京都 最大的禪寺 - 妙心寺
生活中實踐華嚴意涵/榮董黃瀚民 鄭琍云夫婦 用蔬食、綠建築愛地球
榮董總會副總會長黃瀚民師兄和妻子鄭琍云師姐,追隨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30年,在生活中全方位實踐心道法師慈悲一切眾生...
佛法大使陳李金蓮 佛法是翻轉人生的辦法
「我本來一直很抗拒當委員,也覺得自己沒那個勇氣跟人家開口募款。」陳李金蓮師姐淡淡說著當年排斥成為護法會委員的往事,難以想像,後來的她卻在擔任委員的短短1年之後...
相信〈大悲咒〉的力量 張雅鈞奇蹟不斷
不敢置信,無意間念起〈大悲咒〉,奇蹟竟然會發生在我身上!感恩師父,感恩靈鷲山,感恩觀世音菩薩加持。我順利度過車禍難關,也是第一次感受到〈大悲咒〉的力量。
卓愛蓮從〈大悲咒〉開啟佛法事業
我這一生只皈依一個師父,只服務一個道場!冥冥之中有緣參加灌頂法會,才有擔任團長的資格。想到這是榮耀、也是責任的開始,一定要讓更多人知道師父的慈悲...
以正念強健身心 楊明仁用佛法拓展生命
18年前結識心道法師時,楊醫師正處於生命困頓時期,心道法師除了慈悲開示,也指示他持誦《普門品》。一開始他無法體會,然而當他養成習慣,每日不間斷地持誦,感到心中安定...
王金祝:喜獲重生 佛心不退轉
「菩薩不會讓我們做白工,千萬不要起退轉心。」9年前,在生死關前走一遭的王金祝師姊,經歷右腦血管腫瘤的健康危機時,更珍惜弘法的機會,腦中腫瘤是一顆不定時炸彈...
高秀琴 歡喜弘法 妙結善緣
護持靈鷲山30餘年的高秀琴師姐,是靈鷲山護法會基隆區執行長,同修柳太山師兄是基隆區榮譽董事會會長,並於2014年獲選佛法大使;賢伉儷同獲佛法大使的至高榮譽與肯定...
謝鳳嬌轉念後,海闊天空
「師父要蓋博物館,妳一起來募款,妳可以的。」這句話彷彿定心丸,30多年前,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的慈悲大願和信任,奠定了謝鳳嬌師姐的信心...
世界宗教博物館 參觀導覽新體驗
跟小朋友談的生命教育,並非要體驗生死,而是要讓他們去探索世界、體驗生活,了解到這個世界是美好的,等著我去感受與發現,願意關心與接納自己、他人、環境和文化...
去除遮蔽心的五蓋
蓋,正如字面上的意義,能夠阻礙、遮覆我們的內心,使其難以生起善法,更阻礙定力、智慧的培育。在經典中,五蓋被譬喻為黃金中的雜質,黃金因此無法被冶煉為美麗的金飾...
春日花園:走進愛麗絲的夢遊仙境
開春,送給自己和家人一個祈福禮。走進世界宗教博物館探索未知,在信仰中,尋路、回歸與重生。在療癒電影中被撫慰、在手造故事創作中被洗滌,在世界宗教和虛擬聖境迷宮...
第20屆普仁獎得獎名單
普仁獎源自靈鷲山創辦人『心道法師』的精神,切合社會、時代的需要,藉由嚴謹用心的甄選過程,選拔、表揚品德表現優秀的孩子。 恭喜967位獲獎的普仁小太陽!
認識我們
華嚴聖山
聖山宗風
無生道場
交通資訊
景點導覽
靈鷲山識別
大事紀
得獎紀錄
開山周年
心道法師
心道法師網站
關於師父
法脈傳承
修行年表
文告
心道法師開示
隨師行記
上師法教
著作
2006閉關特輯
禪修
靈鷲山平安禪網站
認識平安禪
禪修活動新訊
講堂禪修課程
心靈白皮書
寧靜運動
寧靜運動網站
教育
靈鷲山教育網
生命和平大學
四期生命教育
佛陀法教
三乘佛學院
龍樹生命和平教育中心
弄曼沙彌學院
慧命成長學院
華德福教育全人實踐
親子學佛營
兒童學佛營
線上課程
朝聖
朝山
尋根
朝聖
法會
新春法會
水陸空大法會
華嚴法會
大悲咒全球心靈網
梁皇寶懺法會
地藏法會
圓滿施食
慈悲三昧水懺法會
齋天法會
齋僧法會
藥師普佛法會
瑜伽燄口
薈供
八關齋戒
五戒暨菩薩戒
短期出家
皈依
慈善
生命教育
生命關懷
生命服務
靈鷲山慈善基金會
GFLP
交流
世界宗教博物館
宗博20新聞專區
國際論壇
回佛對談
佛基對談
觀音文化國際論壇
祈福與互動
文化
靈鷲山弘法紀要
有緣人會訊
弄曼季刊
生命和平雙月訊
新世紀宗教研究
宗教文學獎
般若書坊
經典助印
法訊
最新公告
最新消息
映像新聞
廣角鏡
感應故事
教團行事曆
團體
靈鷲山護法會
人物故事
大悲咒共修團
全球心寧靜教師團
靈鷲山國際青年團
靈鷲山國際青年團網站
靈鷲山導覽團
據點
宗教文化教育園區
聖山寺
寂光寺
各地講堂
海外據點
捐款
護持捐款
捐款資訊不公開聲明書
捐贈收據上傳國稅局授權同意書
人才招募
加入志工
報名
禪修閉關
各類課程
營隊活動
志工報名
靈鷲山 TV
宗教系列
生活系列
教育系列
上師系列
修行系列
和平行腳
平安聲林
數位月曆
×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is audio format.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is audio for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