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氣致柔,藝術禪修--林健成老師與百八觀音彩銅雕

2015-11-04
專氣致柔,藝術禪修--林健成老師與百八觀音彩銅雕
做人像只要功力夠、做得「像」就好,做佛像除了功力要夠,最重要的是心要平靜,才能做出慈悲的感覺。

著名蠟像製作藝術家林健成老師,早在三、四十年前就是創作高品質蠟像的第一把手,不但台灣許多博物館中有他的作品,美、加、英、比、紐、日、韓等國,都有他的作品。如今,這位看不出已經76歲的藝術家,正投入靈鷲山心道師父委託製作的108件銅雕作品--百八觀音彩銅雕。

「空前」的觀音彩銅雕

「我喜歡挑戰困難,想去做別人辦不到的。」在新竹縣新豐鄉的工作室裡,林老師向我們解說製作百八觀音彩銅雕所遭遇的挑戰︰「108尊每一件作品的尺寸都不大,甚至小到觀音的頭部只有拇指般大小,眼鼻五官必須很仔細地雕出來,就像是『毫雕』,呼吸都要停止--這是細的部分。在佛像製作方面,一般多是傳統的做法,但這次我想跳出傳統,首先材質上用銅雕來呈現,其次在表現上多一些創意和現代元素。」

另外,「一開始我是用泥塑,因為它是浮雕,所以很薄,很容易乾掉,乾掉就必須拆掉重來。現在我們改用另一個方法,一件一件先大體做好,再翻成塑鋼、裝上去,就不怕它乾掉。另一個挑戰是,一般銅雕上色時都把銅覆蓋掉了,而我想做的是到最後完成時還能看出銅的質感。這方面我花了很多心力,一直在研究如何上色、如何讓銅的顏色顯現出來。」

林老師帶我們看一件他正潛心研究的作品︰「像這一件,白色的部分銅的顏色出不來,我就想了一個方法︰用礦物。礦物是無機物,不會褪色。我把顏料放在一千兩百多度的窯裡鍛燒,之後取出研磨,再把顏色做上去,就絕對不會褪色。」其實這也是他做蠟像的方法,「全世界只有我做的蠟像不會褪色,因為我用的是無機物。」在上色時,「我是很多次、一層一層地加上顏色……用這個方法可以讓銅的顏色從底下顯現出來。」這樣的做法,「我想是空前的,是否絕後就不知道了。」林老師笑著說。

每一件都要是藝術品

說起和靈鷲山的結緣,最早是宗博館「世界十大宗教建築」模型的製作,「剛開始資料很少,做的過程中資料愈來愈多,不斷增加。我心想︰這些資料來之不易,如果就這麼算了,我心有不甘。所以只要資料進來,我再加,資料進來,再加……」在這樣的精心投入下,完成了令人讚歎的「十大宗教建築」模型。後來林老師又接受教團委託,完成正覺塔、大金塔模型等作品。去年,「心道師父委託我製作百八觀音銅雕,我覺得這很有挑戰性,所以不管有多困難,我都要把這件事做好。」另一個理由是,「只要是心道師父想要做的,我都覺得那是我的事,我一定要完成,而且每一件都要是藝術品。」

林老師有一顆年輕的心,從小興趣廣泛的他,除了喜歡畫畫,還唱過平劇、學過武術;跳過芭蕾、曾經是一名運動員。喜歡這麼多東西,後來感覺「好像上天是派我來做蠟像的。」因為做蠟像金、木、水、火、土都要懂,「以前的種種經驗,到我做蠟像時其實都融入其中。」

「把每一件作品當作藝術品來做」是林老師的創作態度,「我一直把蠟像當藝術品來做,而不是商品,所以不希望有第二件,即使有,也是留在我的工作室。」因此來自國外請他持續生產蠟像或世界十大宗教建築模型的委託,他都婉拒了。

心平氣和,專注平靜

「我的腦袋瓜子其實很簡單,我常跟同仁說︰『要做就做最好的。』台灣的博物館,從北到南我們參與很多,同仁都問我︰為什麼我們做的都是那麼難的?我說︰簡單的我們不做。我們要做的是有挑戰性的東西,簡單的讓別人去做。」

寫實的東西,「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做了,可以說在雕塑界做寫實的已經斷層了。」為什麼呢?「年輕人都喜歡做造型,沒人要做寫實,因為要完成一件寫實的作品可能需要幾個月,要老老實實做基本功、花時間去做很細的工作,而做造型兩、三個鐘頭就可以完成,可以很快地表現創意。」但多年做寫實的林老師卻覺得,「做寫實會讓我心平氣和,讓我專注全部心力只想著一件事︰如何把這件作品做好,其他什麼都不去想。」因為專注,連續工作四、五個鐘頭也不覺得累,直到休息時疲累才會湧現。偶爾也會遇到瓶頸、低潮點,但「睡一覺起來就好了」。

從蠟像到銅雕,其實「做的時候心情是一樣的,只是材質、方法不同。」而創作佛菩薩和人像則有心情上的不同,「做人像只要功力夠、做得『像』就好,做佛像除了功力要夠,最重要的是心要平靜,才能做出慈悲的感覺。」

做佛像時也需要禪修。有的人做的時候只是手一直在動,有的人做的時候心很專注,這時林老師就會對他說︰「你有在『修』。」

目前正在進行中的108件觀音彩銅雕作品,需要的時間比原本預估的要多兩、三倍,但林老師信心滿滿,「不怕做,就怕做不好。」這108件世界首見的觀音銅雕作品,預計不久後即將完成,就請大家拭目以待。

撰文/劉湘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