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4
分享
讀給您聽

山海間的聖地--靈鷲山

心道法師啟建無生道場後,命名為「靈鷲山」,即期許此處成為宣揚大乘佛法的聖地。 靈鷲山上院無生道場,位於新北市福隆南方的荖蘭山上,地處台灣東北角,瀕臨太平洋,以山景的自然純樸、海景的遼闊磅礡聞名,曾為地方信仰聖火出現之地,更為殊勝之觀音修行道場,吸引無數尋訪者前來瞻仰。 從山上遠眺,可一覽東北角海岸及太平洋風光,坐看風起雲湧、日升日落的大自然美景,看著海浪與雲朵的隨生隨滅,思索生命的無常變化,參悟心道法師「浪有高有低,海水依舊是海水;生活有苦有樂,心依舊是心」法語。 此地與觀音菩薩甚有淵源 在此處,前可瞭望海景,背倚山景,向下望,可見雙溪河蜿蜒流至海口,與大海交互作用所出現的獨特沙嘴地形。雙溪河和海浪帶來的沈積物,形成砂質細緻的福隆沙灘,隔開波濤不興的雙溪河內河和驚濤駭浪的福隆外海,內河外海的雙重景觀,讓此地成為東北角海岸戲水的知名景點。 荖蘭山是雪山山脈北端首峰。在傳統風水地理師眼中,雪山山脈常被視為中國大陸南龍脈的尾端。此龍脈起於崑崙山祖脈,經由雲貴、湖南,至福建、浙江入海,接續至台灣雪山、中央、玉山等山脈。荖蘭山一直被當地居民視為聖山。據當地耆老所言,在以前,常有人從海上看到一團大火在荖蘭山中搖曳、閃爍,都說這是山中靈氣顯化,地方寺廟如拱南宮、東興宮都會固定於此進行請火、迎神儀式,常可見抬神明轎者由山上快速往下衝,當時道路尚未開闢,山路崎嶇,但卻無人受傷。故老都認為這是神明、聖火護佑之處,也可見此山之神聖。 以前荖蘭山上多果子狸,當地人又稱為「卯狸山」或「卯狸尖」。而根據荖蘭山腰奉祀孚佑帝君的拱南宮說法,此地為風水俗稱的鯉魚寶穴,故又稱「卯鯉山」。另外,因為荖蘭山空中多老鷹盤旋,山中多奇石貌似鷲喙,當地人又稱呼為「鷹仔山」。此鷲喙奇石亦與佛陀當年宣說妙法的印度靈鷲山相似,玄奘《大唐西域記》:「接北山之陽,孤摽特起,既棲鷲鳥,又類高臺,空翠相映,濃淡分色。」所以心道法師啟建無生道場後,遂將此山更名為「靈鷲山」,也有期許此處成為宣揚大乘佛法聖地之意。 此地與觀音菩薩甚有淵源。當地富有盛名的卯澳利洋宮即以魚籃觀音為主祀,據《貢寮鄉志》記載,在清朝道光年間,當地居民於沿海捕魚時,見海中漂來一提魚籃的觀音像,迎奉回家祭拜後,久病身體竟不藥而癒,為當地居民所崇信,為之建廟奉祀;而且每當居民出外捕漁,焚香祭拜,多有豐收,因此成為地方信仰中心,香火鼎盛。另外,位於荖蘭山腰的拱南宮,也曾起乩感應普陀巖上方為觀音聖地,與中國大陸普陀山觀音道場一脈相承。這些與觀音菩薩的緣分,加上同為觀音道場的靈鷲山,更顯此地與觀音菩薩的殊勝因緣。 靈鷲山無生道場是一座觀音道場,外相上,有多羅觀音、十一面觀音等靈鷲山信仰中心;內證上,觀音法門是心道法師成就之法門,也是靈鷲山四眾弟子日常修習之功課。而心道法師開展的靈鷲山志業,如世界宗教博物館、「愛與和平地球家」以及慈善事業等,都是希望眾生免於戰爭、災厄等苦難,獲得安康喜樂,更是觀音菩薩慈悲精神的示現。因此,除了地理、信仰上的連結,靈鷲山與普陀山觀音道場,也結下深厚因緣。先有普陀山主祀的毗盧觀音迎奉至靈鷲山,後有靈鷲山多羅觀音於普陀山安座,為兩岸觀音道場交流串起新頁面。 吸引尋找心靈落腳處的訪客前來 雖然目前福隆已成為觀光勝地,人潮頗多;然而,在心道法師剛來之時,卻是偏僻不便、人煙稀少。那麼,為何心道法師會想在此創建道場?當中有一感人的發心願力故事。 心道法師自15歲聽聞觀音菩薩聖號,即立志以觀音菩薩作為學習對象,力行菩薩道。1983年,孓然一身的心道法師滿懷對佛法的追求,抱持「吾不成佛誓不休」的死心,來到荖蘭山進行斷食閉關,本想功成之後便返回宜蘭龍潭續行弘化,但在往返宜蘭與台北之間,眼見福隆當地居民靠海吃飯,謀生不易,於是生起慈悲心,毅然放下宜蘭、台北信眾的殷殷期盼,在此建立道場,希望透過寺廟的發展,帶動當地發展,讓當地居民擺脫貧苦,獲得佛法利益。 相較台北的繁華與宜蘭龍潭本有的修行道場的方便,靈鷲山無生道場所有一切都是從無到有,一磚一瓦慢慢搭建而成,當中艱辛不可盡道。不過生性樂觀的心道法師不以此為苦,反而積極、樂觀面對,每日除了禪修閉關,便是於山崖處靜坐觀海,教導徒眾。對於弟子的煩惱,總能觀機逗教,打開弟子的心。 如開山早期,心道法師大弟子法性法師時為開山瑣事所煩,於開山聖殿前見到心道法師仍如往常般靜坐望海微笑,心情不錯,詢問為何如此開心?心道法師答:「我在看海」,法性法師回說:「海有什麼好看?」答:「因為這裡往後會有很多緣進來。」當時法性法師不明所以,心想這裡除了山就是海,人煙稀少,哪會有很多緣進來! 後來,隨著靈鷲山的志業開展,由原本僅為師徒數人的小小道場,慢慢地有了僧眾、信眾弟子,越來越多人因為被心道法師的願心所感動,信眾日益增多,分會、講堂遍布海內外,同時也因此處絕佳山海風景,吸引眾多尋找心靈落腳處的訪客前來。從當初的人少荒涼到現在的心靈勝地,正如佛家教給我們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所成,來去皆因緣。然而,不變的是,這存在久遠的優美山海勝景,以及心道法師一直以來所秉持的悲心願力,而這也正是靈鷲山的初心所在。 文/文獻中心(本文轉載自有緣人第2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