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Script功能提供瀏覽字級大小的變更,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項功能,也不影響你閱讀本網站資訊。
首頁   正體   簡體   English   網站導覽   護持捐款   課程報名
 
文字大小
官方帳號
 
 
 
 
訪客人數:
10701596 位訪客
首頁 > 教育 > 弄曼沙彌學院 > 沙彌新聞
轉寄好友 (另開新視窗) 友善列印 (另開新視窗)
果敢班沙彌靠教育翻轉人生 體現心道法師最深的慈悲
日期Icon 2018-03-29




果敢班沙彌靠教育翻轉人生 體現心道法師最深的慈悲
「住家沒門也沒窗,一下雨就漏水,颳起風感覺房子隨時會倒,家裡沒水沒電,屋內沒床沒椅,只能鋪個蓆子而睡。爸爸吸毒,媽媽走了,三餐不繼,半年前,這是班上其中一個沙彌住家的真實狀況,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實在很難想像。」在緬甸撣邦臘戌擔任靈鷲山弄曼大善園寺沙彌學院果敢班導師的金玉玲這麼說。


上面的描述不只是單一個案,金玉玲與弄曼沙彌學院果敢班另一位老師吳其仙觀察,班上孩子多數來自經濟弱勢家庭,有人連吃飯及遮風蔽雨的空間都成問題,有人自小沒有父母親、有人媽媽離家出走,每個沙彌都有不同的悲慘故事。

金玉玲、吳其仙兩位老師雖然是當地人,卻是去家庭訪問才發現,弄曼山區早期種植大量罌粟,當地毒品氾濫非常嚴重,山區的生活條件奇差無比,許多孩童面臨貧窮、失學等問題。


對比沙彌目前有吃有住,健康快樂過生活,還能受教育的現況,人生自此翻轉,連家長或親友到學校看了都相當欣慰。他們非常感謝同樣出生於撣邦的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尤其是師父親身經歷戰爭帶來的苦難,幼時因戰亂與父母離散的悲苦,更顯他在當地收孤、辦學、弘法的慈悲、願力。


這些弄曼沙彌學院的沙彌,自2016年6月正式開課後,結合教養就學、續佛慧命等理念,成為傳承佛法、培育僧伽的搖籃,同時也是心道師父與緬甸故鄉的連結,而果敢班的成立,更顯示師父對故鄉族人最深的慈悲與殷切的期待。


負責弄曼沙彌學院教務營運的恆明法師分析,位於緬北的撣邦,就是整個緬甸的縮影,境內種族多元,不同民族之間的衝突,是地方不安的因素,加上軍政府控制的力量,複雜程度可想而知。當初在規劃沙彌學院課程時,也有多方考量,除了佛陀法教、禪修等,為了與當地學制接軌,設計緬甸一般體制內的教育課程,目前9個班級多以緬文授課,讓沙彌具備多種專業學養能力。


恆明法師說,有鑒於心道法師是果敢族人,為了照顧當地生活困苦的果敢孩童,2017年6月特別成立果敢專班,目前收容17到20位沙彌,主要是原本就會中文的孩子,年齡介於7到15歲之間,採混齡教學,以中文上課,教授中文、英文、緬文、社會、數學五科,不同於沙彌學院其他班級,且國語、數學、社會都採用台灣教材。


因為家中多以中文為母語,果敢班的沙彌在沙彌學院的學習狀況非常好。果敢班老師金玉玲描述,班上有楊氏三兄弟,15歲的楊志明、13歲的楊志穎、11歲的楊志學,三人常包辦每個月測驗的前三名,有禮貌又貼心,難得的是,學習到心道法師的慈悲心,喜歡助人,家中的7歲的弟弟預計最近就會入學。另外還有羅氏三兄弟,15歲的羅秉君、11歲的羅秉銀、9歲的羅秉忠,家中兩個弟弟也已報名,在身體檢查中。這些兄弟檔一個接著一個進來就讀,就是認同沙彌學院與果敢班,更是對老師的一種肯定。


吳其仙也說,班上沙彌不論是秩序、學習成果都令人欣慰,且都有一顆感恩、惜福的心,例如:最近開始上中文營的課程,沙彌們從台灣志工老師那學了一些新技巧,不論是摺紙、創意氣球、或繪畫,課餘時間會利用多餘的材料動手做卡片或禮物,並將成品送給志工或老師表達感謝,小小心意卻常常讓老師感動萬分。

如同心道法師創立沙彌學院的初衷,希望藉由照顧孤貧的教育志業,為世界善耕沃土,開展更多善緣,讓更多有類似遭遇的孩子也能夠有機會翻轉命運,讓緬甸走出去,讓世界走進來。

文/王蘭英
 
上一則   |   下一則
 
聯絡我們 版權聲明 合作提案 個資政策 捐款資訊不公開聲明書(PDF) 捐款資訊不公開聲明書(DOC)

Copyright © 2014 靈鷲山佛教教團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Ling Jiou Mountain Buddhist Society. 信眾服務專線:02-8231-5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