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Script功能提供瀏覽字級大小的變更,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項功能,也不影響你閱讀本網站資訊。
首頁   正體   簡體   English   網站導覽   護持捐款   課程報名
 
文字大小
官方帳號
 
 
 
 
訪客人數:
10691758 位訪客
首頁 > 慈善 > GFLP > 大雨兒童資助計畫
轉寄好友 (另開新視窗) 友善列印 (另開新視窗)
〈大雨托兒所系列故事之三〉大雨後的微風 - 善緣耕心小老師
日期Icon 2009-08-15




大雨托兒所系列故事在各地大雨托兒所與丁媽媽攜手努力,為眾多孩童服務的關鍵人物「小老師」,是一群十七到二十二歲左右的年輕女性,常看到她們白衣綠長裙的身影在教室中忙碌穿梭。不是煮食小朋友的早、午兩餐,就是輔佐丁媽媽教學,自製教材教具;即使沒一刻得閒,小老師在孩子午休時依然溫柔關愛地輕撫他們入睡,在繁瑣的工作之餘,還不忘抽空細細縫製小朋友午睡用的枕頭。不管我們探訪那一家大雨托兒所,都可以看到小老師們雖然年紀輕,對於照顧幼童的重責大任,卻絲毫不敢掉以輕心,以無比的慈愛、韌性、毅力與靈鷲山同仁一同撫育這些佛國小幼苗。

果目鎮區的瓦布勞道村裡,有一所全村的精神堡壘-卡多蜜僧院,其主持法師U PAWAYANYANA特別重視孩子的教育,多年前自行籌辦學校,特別邀請在教育部工作十年以上的現任僧學院總理事長,全盤規劃從七歲到七年級的教育體系。總理事長不僅參與學校硬體建設的設計,同時負責邀聘資深合格教師、培訓年輕新手老師等吃重工作。更令人感佩的是,總理事長從一開始即未支薪,四年下來一直是榮譽無給職。他表示,學校原本即提供幼兒班到七年級共兩百六十位學生免費的教育,一直想擴大開辦收五歲以下小小孩的專業托兒所,只是受限於專業能力不足及經費短絀,一直無法展開;直到與GFLP組織合作開辦大雨托兒所,終於讓長久以來的夢想成真!

看到小朋友從原本不適應團體生活,動輒哭鬧,到今天可以在全村面前又是唱歌跳舞,又是比手畫腳地説故事,雖是童稚嗓音,卻表演得活靈活現;讓所有大人都從孩子的巨大轉變看到未來的無窮希望,對靈鷲山能在此地設立大雨托兒所,協助偏遠農村的小小孩奠定身心健康的最佳基礎,充滿感恩。小朋友的父母親都很喜歡來大雨托兒所看孩子上課,也一定會抽空輪流來接送孩子,雖然這樣的安排對需要工作養家活口的他們是難得的奢侈,但是緬甸農村的父母跟世界各地的雙親一樣,都願意犧牲奉獻,換來看著孩子們與日俱增地茁壯成長的機會。

六月二十五日,當靈鷲山一行人抵達瓦布勞道村的卡多蜜大雨托兒所,不只受到師生們的熱烈歡迎,更令人感動的是,小老師們因為聽聞世界宗教博物館正在蒐集緬甸文物規劃展覽,紛紛帶來家中珍藏的古董。有位小老師將家中爺爺傳爸爸,爸爸再傳給她的百年檳榔刀捐出,眾人好奇她怎麼捨得提供如此具有紀念意義的祖傳器物?她微笑說道,在小老師訓練營中,獲知心道法師基於「愛與和平地球家」的理念,創立世界宗教博物館,也是同樣的理念促使靈鷲山號召全球關心緬甸教育問題,展開GFLP緬甸教育計劃,增進偏遠農村兒童的受教機會。若捐贈祖傳器物展示,能讓更多人體驗緬甸的傳統文化,將比放在家中更好更有意義。

一位小老師感念說,她從小喪父,家境困苦。高中畢業後,即為沒有錢可以繼續讀大學所苦,知道大雨托兒所在招募小老師,既符合自己喜愛照顧小朋友的心願,又能儲蓄升學基金。尤其大雨托兒所的課程設計融合了幼兒體能的訓練、智能的開發,及人際社交的學習;為了訓練小老師協助教學,靈鷲山特別舉辦各式不同的研習,包括佛學講座、公共衛生教育、幼童照護等,實在讓她獲益良多。更重要的是,她們小老師不但從中吸收新知,更重新體悟並傳承緬甸固有文化、宗教信仰、民俗風情中的瑰麗寶藏。

小老師的父母也爭相表示,他們非常驕傲自己的女兒能在大雨托兒所服務,很高興他們有這機緣能好好照顧小朋友,尤其是當地少有適當的工作機會給這年齡層且升學告一段落的女孩子。能當上小老師,不但可以充實自我,等到她們自己做母親後,更知道如何當個好媽媽,也能成為社區中的種子教師,將相關資訊與左鄰右舍分享,讓更多緬甸的孩子有機會健康、快樂的成長。
 
上一則   |   下一則
 
聯絡我們 版權聲明 合作提案 個資政策 捐款資訊不公開聲明書(PDF) 捐款資訊不公開聲明書(DOC)

Copyright © 2014 靈鷲山佛教教團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Ling Jiou Mountain Buddhist Society. 信眾服務專線:02-8231-5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