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頁 > 慈善 > GFLP > 大雨兒童資助計畫 |
|
|
大雨托兒所計畫
|
 |
2006-01-01
|
|
|
|
|
二○○六年初,GFLP與聯合國兒童福利聯盟以及緬甸當地一個NPO組織合作了一項調查報告,發現鄉村人口中百分之七十五生活在貧窮線以下,而其中五歲以下的緬甸幼童,每四個就有一個營養不良。特別在雨季期間,因父母難得在雨季有工作機會,往往出門上工就是一整天,嬴弱的孩子極易感染各種熱疾,造成夭折;對於佃農來說,問題更是雪上加霜。
半年後,GFLP 與聯合國兒福聯盟決定從二○○六年六月展開果目鎮(Kowhmu)的第一個「大雨托兒所」計劃,在雨季農忙時,提供免費專業照顧農村幼童,在新建的草寮裡,得到基本的飲食、教養陪伴、遊戲和醫療衛生照顧。五歲以下的孩子,一星期七天都由托兒所照料,每周末還有醫療團隊訪視,每天有兩餐喝到牛奶、吃到熱食,在健康和智能上都得到較好的改善與成長。二○○七年七月,又有三所托兒所開始招生上課,有更多幼兒受惠,讓雨季外出打工的家長放心不少。
「大雨托兒所」示範一個合作與互助的模式;社區寺廟提供土地,而經費與人員訓練則由GFLP負責,另外還結合了社區義工使用當地材料搭建草寮當做教室,製作遊樂器材,不僅便宜、環保,也表現對當地社會人文的尊重。社區居民都樂意貢獻技術、知識與服務,村裡的保健單位也前來贊助,定期幫幼童做健康檢查。
社會成本的投入是「大雨托兒所」關切的,父母們與整個社區的積極參與,都是必要元素。當地管理委員會貢獻了知識、技能與經驗,為深入社區鏈接提供了極好的效果,是執行成果的關鍵核心。父母們則以會議等各種形式參與了計畫的制定,討論他們所承擔的責任,分享見解。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屬於監督管理系統的一部分,透過如此的互動與合作,回饋給計畫管理者。
滿足社區的需求,才能成就計畫的品質。這樣的辦校模式,受到當地社區的認同,國內外相關組織團體和大使館都前來拜訪觀摩。不需要昂貴的經費,只要大家同心協力,就可以做到很好的學前教育。未來此計畫還將推廣到更多緬甸農村,並延伸到中南半島其他國家,例如寮國、柬埔寨等地。
|
|
下一則
|
|
|
|
最近檢閱日期
:2007-06-22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