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頁 > 朝聖 > 朝聖 > 朝聖系列故事 |
|
|
在緬甸拜佛-讓我在你腳下休憩(下)
|
 |
2015-04-22
|
‧緬甸 |
|
|
|
在緬甸,孩子在剛剛能走路的時候就會被父母帶到寺院,模仿學習成年人在佛像前畢恭畢敬地下跪,每次磕頭,額頭、手掌、肘部、膝蓋都要平貼地面,這樣的姿勢才是對佛最高的禮敬。
到了孩子開始讀書時,無論是僧侶創辦的學校還是現代公立學校,佛教文化課程都是必不可少的科目。許多學校在每年的文化節日期間延請高僧到學校講演,也經常組織寺院、佛塔的遠足參觀活動。因為從原始佛教傳入緬甸起,就被歷代國王尊崇備至,全國自上而下地推動使得這個國家的文學、建築、繪畫、雕塑藝術已與佛教密不可分。
緬甸著名作家Daw Khin Myo Chit在《繽紛緬甸》一書中寫道:「每一位緬甸佛教徒都深深明白,釋迦牟尼不是這個世界的創造者,所以大家並不一味盲目崇拜祂或對祂心存畏懼。大家尊敬祂,是因為祂揭示了宇宙的本來面目,為所有生命找到了通往永恆快樂的路徑。人們拜佛時,誠然也會帶著心願,但那在緬甸不是主要的意義。人們去佛寺,是去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同時,禮敬佛祖、佛法與僧人是一件積累功德的好事。因此每個緬甸人禮佛完畢,一定去撞鐘三下,讓遠近聽到鐘聲的人們也能分享這份功德。」
這種虔誠自然的心態造成了緬甸獨特的佛寺景觀:情侶們手挽手在寺中漫步,也會跪坐在佛像前情話喁喁;老人們靠著佛像的背面打盹,天氣炎熱時還會在寺中空地上過夜;有的夫婦在教孩子學步,有的人誦經完畢跪在原地翻看手機短信。人們喜歡在佛寺隨意散坐,赤足,親近佛祖和大地,丟棄一切胡思亂想。當人坐在地面上看世界時,身邊臺階上的螞蟻看得特別清楚,不遠處那隻睡覺的野狗在說夢話。烏鴉和鴿子飛到身邊啄食時,可以看清牠們的眼神。放低視線,蜷起身體,姿態變得謙卑,卻體會到了自己和這個世界的聯繫,更容易地看到了自己的內在。
|
|
上一則   |   下一則
|
|
|
|
最近檢閱日期
:2007-06-22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