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Script功能提供瀏覽字級大小的變更,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項功能,也不影響你閱讀本網站資訊。
首頁   正體   簡體   English   網站導覽   護持捐款   課程報名
 
文字大小
官方帳號
 
 
 
 
訪客人數:0 位訪客
首頁 > 教育 > 佛陀法教
轉寄好友 (另開新視窗) 友善列印 (另開新視窗)
《吉祥經》談業與解脫
日期Icon 2015-12-04 ‧佛說吉祥經




在《吉祥經》中佛陀說:梵行、照見諸聖諦、證於涅槃是為最吉祥。

在《雜阿含經》卷十,有這麼一段話:「眾生於無始生死,無明所蓋,愛結所繫,長夜輪迴生死,不知苦之本際。」說明眾生之所以輪迴生死,受生老病死等無量苦,皆是由自己的業力所招感,而業的生起,受無明與貪愛影響,成為有情生死流轉的根本。

然而,我們該如何解脫業力的糾纏?如何思維世間一切因緣現象?而佛陀出世又要引領我們走向什麼道路呢?

梵行(brahmacariya)

所謂梵行,泛指清淨的修行,原本是指以梵天(印度教的創造神)德行為榜樣的修行,所以「梵行」是升天重要的原因。梵行,首重在離開色、聲、香、味、觸等五境所起的五種欲望,其次以慈悲喜捨的廣大心量來自我提升。

在佛教中,梵行則是指戒律具足、離欲清淨行,它是導向解脫涅槃的原因。而各經對梵行有廣泛的詮釋,包括:禪定解脫、十善業、八正道、三十七品、慈悲喜捨等,都是趣向解脫涅槃的教法,所以廣稱梵行。

禪修本身就是一種梵行,能對治我們內心的煩惱,即五毒——貪、瞋、癡、慢、疑。當我們五毒延伸的時候,就像全身長了膿胞和瘡一樣。心道法師說禪修就是淨化這五毒;淨化了以後,我們照見清淨的本心。這時便會發現貪瞋癡只是我們的一個生滅想法。當貪瞋癡的想法熄滅以後,看不到貪瞋癡,這時候的世界是和諧的。因此,「我們開始覺悟,見到自己的這個覺性,所以才能夠制止,制諸魔外,就是能夠降伏諸魔的意思。我們要三業、三毒要能夠轉換,身口意要能夠清淨。」

所以,我們平時除了修福修慧,更要有離欲清淨的梵行,方能消除業障,轉煩惱業識為清淨菩提。

各經對梵行的詮釋

《增一阿含經》 「若有人戒律具足而無所犯,此名清淨修得梵行。」
《長阿含經》 「具足四禪、於八解脫中逆順遊行者,名為梵行具足。」
《大智度論》 「斷淫欲法名為梵行。」
「行等心修梵行,得十善業道清淨無穢,是名內正。」
《大寶積經》 「夫梵行者,名八正道。」
《大般涅槃經》 「梵行即是三十七品。」
「復有梵行,謂慈悲喜捨。」


照見諸聖諦 (ariyasacca nadassana)

「照見諸聖諦」是指四聖諦;當我們明白及完全領悟四聖諦時,我們已邁向前往涅槃之正道,由於照見諸聖諦是超出輪迴之苦的原因,所以稱為吉祥。

佛陀在成道之後的第一個夏天,在鹿野苑為五位比丘弟子宣講佛法,也就是《轉法輪經》與《無我相經》。

佛陀以「四聖諦」為轉法輪的開始,正所謂的三轉法輪(示轉、勸轉、證轉),示轉也就是指示苦的集起原因,說明此是苦、此是集、此是滅、此是道;勸轉也就是勸勉,對於滅苦方法積極的執行,如苦宜滅、集宜斷、滅宜證、道宜修;證轉也就是驗證滅苦方法,確定已經徹底執行完成。

三轉法輪後,佛陀進一步說明無我的觀念,這五位比丘弟子進入涅槃解脫,都證得阿羅漢果。觀察四聖諦,就是透視世間的苦相。然而,苦從哪裡來?

心道法師說:「四諦就是講因果,苦是從我們生生世世,由我們的見解的錯誤,累積了不好的因,然後產生了苦果。所以佛就講苦是集來的,不是今生,是生生世世,最重要還是從我們的知見不好積起來的。那麼要知道怎麼去滅掉這些苦因,一切的苦從哪裡來呢?就是從心造的,心為什麼造呢?就是無明緣行,無明,我們都是懵懵懂懂,這就叫做無明。」

我們常常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遭遇、這樣的一個苦,就是沒有深入因果。當我們內心染著於一切,就是生死的苦因。透過四聖諦法的觀照能獲得解脫,所以「照見諸聖諦」稱為吉祥。

體證於涅槃(nibbānasacchikiriyā)

涅槃(Nibbana)從字義來看,是被吹滅、被吹熄的意思。涅槃的意思就是欲愛被摧滅,不再渴求貪愛世間一切,也不再受下一個因業力而輪迴的生命。如《雜阿含經》卷二:「解脫已,於諸世間都無所取、無所著。無所取、無所著已,自覺涅槃。」

《法句經》有一個故事,有一次,有個名叫波她卡娜的婦女,因為她的小兒子被老鷹奪走,大兒子被河水沖走,丈夫被毒蛇咬死而慟哭。家破人亡的她,受了極大刺激,發瘋一般地咆哮。

佛陀安慰她:「波她卡娜,不要恐懼!你已經安止於一位可以真正保護並指引你的人了,在過往的生死輪迴中,你為兒子、丈夫、父母、兄弟所流的眼淚已經夠多了。」

於是佛陀進一步向波她卡娜說《無始相應經》,這時候她如釋重擔,情緒漸漸平穩下來,聽完佛陀的說法後,婦人明白了生命無始輪迴的現象,更頓悟無常,對引領人們解脫生死輪迴的佛法建立了無比信心。因此,《法句經》便提到:「若長命百歲,但不知世事生滅的實相,不如如實知見生滅法的一天。」

心道法師說:「所謂涅槃就是不生不滅的,也就是一個永恆的,我們的心就是一個永恆,不生不滅的。我們的生老病死沒辦法作主,這個世間上的種種事情,我們沒辦法作主,因為我們的迷惑而失去,因為清楚而能夠找回我們自己。所以禪,就是找回我們本來的心、本來的面目,這就叫做撥雲見日,把雲撥開了,太陽就出來了。」

四聖諦:苦諦、集諦、滅諦、道諦的說明

苦諦 梵文(Dukkha),中文翻譯成「苦」,原意指所有不完滿或不安的事。「苦」就是無常現象對一切有情眾生的逼迫。在人間的苦則有:生、老、死、愁、悲、苦、憂、惱、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熾盛等。
集諦 集起苦因,又稱苦集諦。產生痛苦的根源,主要是貪、嗔、癡三毒,能集起三界六趣之苦報,故名「集諦」。乃眾生的本心為「無明」所障。
滅諦 滅諦就是這些痛苦的止息,也稱為涅槃,明白苦集諦的道理,斷盡煩惱業,則得解脫。
道諦 破解苦和苦的原因(集),依照佛陀所教:如修八正道、三十七菩提等修行而能趣向涅槃之道。

 
上一則   |   下一則
 
聯絡我們 版權聲明 合作提案 個資政策 捐款資訊不公開聲明書(PDF) 捐款資訊不公開聲明書(DOC)

Copyright © 2014 靈鷲山佛教教團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Ling Jiou Mountain Buddhist Society. 信眾服務專線:02-8231-5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