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心周遍 緣起成佛 — 護持心道法師閉關緣起
靈鷲山開山大和尚心道法師在二○○六年開始為期一年的關期,成就信眾願心護持的機緣,並自發地跟隨著心道師父的願力行誼,持續推動弘法的華嚴聖山計畫。
何謂聖山呢?心道法師說:「聖山就是華嚴淨土、正覺世間!靈鷲山,就是世界和平的聖山!你一想到靈鷲山就是緣起世界和平的聖山。」「靈鷲山從聖山開始做起,每一個地方都是讓人家發起菩提心,每一個地方都讓人家建設無量功德,就是建設出華嚴世界,正覺成就。我們要用悲心來緣起一切法報化的成就,用普賢十大願來創造華嚴的成果。」
閉關與弘法接眾
對社會大眾來說,修行閉關像遙遠的傳說,對佛教徒來說,可能覺得「閉關」和「弘法接眾」是完全不一樣的兩件事情,但是站在修行人的本願來看,卻是一體兩面的事情。
心道法師說:「當我在弘法的時候,就是在準備修行的事情;當我在修行的時候,就是準備弘法的事情,我從來沒有離開過修行弘法、弘法修行,對我來說就是一件事。」他的行住坐臥,無時無刻不在啟發:作為一個修行人的使命,就是「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心道法師認為,怎麼樣能幫助大眾,就該怎麼樣去做;修行人的願行是心心念念,無有間斷。菩薩在六度萬行時,內懷羅漢的行持,外顯菩薩的慈悲,二者只是因緣示現不同而已。
無論是修行弘法,還是弘法修行,無非都是為了佛教教義中的利益眾生。
真實的修行
一般人往往對外在的表相上產生好惡,在無常因緣的事情中執著,而對一切顯化的啟示無所察覺。而心道法師說:自己是一個實修者,不是空談理論,而是談怎麼做才能夠成就、了脫生死的作法。於是,成為一位精進的修行者,最好的方法,就是我們自己也融入真實的修行中,在日常生活實踐,歷事練心。
事實上,兩千五百年前世尊佛陀,每年都有三個月閉關,給修行人的基本行持的時間安排,這就是「結夏安居」的緣起。出家人在這段期間,息遊絕交、專務坐禪修行。可見,閉關是佛教修行人的專務行持的生活方式。
從佛陀時代到今天,閉關實修,是行者終生要貫徹的功課,即使日常作務中的心念亦與佛法相應。
大家總是疑惑提問:心道法師為什麼選擇在丙戌年做一整年的大閉關?
心道法師說他從來沒有間斷過閉關,有時七天、十天,也有更長的期間,乃至在弘法的時候,也都是在作閉關的準備。心道法師於一九七六年在宜蘭公墓塚間修行,開始了頭陀苦行,1983年開始斷食閉關,是年中秋來到福隆普陀巖斷食閉關,一九八四年在祖師殿(小殿)旁的法華洞繼續閉關,直到一九八六年,心道法師為赴印度朝聖出關,長達兩年許的斷食才結束。
護持與承擔
出關後開山至今二十三年,心道法師每年帶領徒眾固定四季閉關,每週一則封山閉關,並且進行了多次個人階段性時間不等的閉關計畫。二○○七年初,在四眾佛子虔誠護持的堅持信念下,舉行心道法師大閉關圓滿的啟關儀式,而華嚴聖山的和平教育工作也持續進行,華嚴聖境第一期工程金佛園區與大禪堂建設的推展,讓靈鷲山的信眾在未來有一個淨心修行的所在。
心道法師閉關期間,常隨左右的弟子們應如何自我期許呢?
心道法師殷重叮嚀佛子要發願,要學習承擔如來家業。閉關的緣起無疑是一記棒喝,剛好給予弟子直接領受法教與承擔的絕佳機會。
堅定成就華嚴世界
在學習佛法的路上,何謂依持上師、依持三寶?在在都需要靠行者直接領受。就像上師能夠為行者指引成佛之道,但沒有辦法替代其實踐成佛之道。上師能夠提攜眾人的正念,但沒有辦法替代眾人的覺知;上師能夠告訴大眾如何斷除煩惱,但無法替代大眾業力因果;上師的責任不曾捨下,惟接下來的功課皆是弟子的責任。
佛說:大閉關常會遭遇大魔考,但一切考驗都是成就的緣起。心道法師期許大眾,要承擔起修行弘法的傳承志業,要信奉上師、三寶,要堅定誓願,要站穩修行的腳步,時時護念菩提心,不懼困難,刻苦耐勞,堅持到底。
靈鷲山「興叢林、樹宗風、建道場」的聖山計畫,希望大家共同加入,一起護持,期待心道法師的出關,繼續引領我們「生命服務生命、生命奉獻生命」的覺醒之路,讓大家一起來成就的愛與和平永續的地球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