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頁 > 法訊 > 廣角鏡 |
|
|
佛陀教導「伏雞生卵」的功夫
|
 |
2017-03-13
|
‧2017 |
|
|
|
又是新的一年到來,今年的新春是屬「雞」的生肖,這令人想到佛典中一句關於「伏雞生卵」的成語。這句話源自於《雜阿含263 經》:
譬如伏雞,生子眾多,不能隨時蔭餾,消息冷暖,而欲令子以觜、以爪啄卵自生,安隱出㲉,當知彼子無有自力,堪能方便以觜、以爪安隱出㲉,所以者何?
斷執需逐日孕育
當時佛陀在舍衛城時對弟子說到,你們如果不住於專心努力修習,而生起這樣的想法:
「喔!願我的心以不執取而從諸煩惱解脫。」
這樣的心是無法從諸煩惱解脫的,那是什麼原因呢?
這是因為你平時沒有親自努力去修習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支聖道。
這就好像有八個、十個,或十二個雞蛋,沒被母雞好好地臥在上面,沒被好好地孵,沒被好好地培育,而那隻母雞生起這樣欲求:
「喔!願我的小雞能以足爪尖或嘴尖啄破蛋殼,然後平安地破殼而出!」
但那些小雞終不能以足爪尖或嘴尖啄破蛋殼,然後平安地破殼而出,那是什麼原因呢?因為那八個、十個,或十二個雞蛋,沒被母雞好好地臥在上面,沒被好好地孵,沒被好好地培育。
如果你們能住於專心一再努力修習時,即使不生起這樣的欲求,心自然而然會因為不執取而從諸煩惱解脫,那是什麼原因呢?
就好像有八個、十個,或十二個雞蛋被母雞好好地臥在上面,被好好地孵,被好好地培育,即使那隻母雞不生起這樣欲求:「喔!願我的小雞能以足爪尖或嘴尖啄破蛋殼,然後平安地破殼而出。」
那些小雞自然能以足爪尖或嘴尖啄破蛋殼,然後平安地破殼而出,那是什麼原因呢?因為那些雞蛋已經被母雞好好地臥在上面,被好好地孵,被好好地培育。(註一)
勤修行,破殼水到渠成
《阿含經》中以「伏雞」比喻修行是要時時精勤,能自然渠成的,而小雞也自能破蛋而出,如果不下功夫或揠苗助長只會適得其反。這裡沒有投機的空間,有的只是像母雞勤於孵蛋而自然成就。
心道法師在指導禪修時,就曾提醒我們:
就是功夫多做,四個方法( 禪修四步驟--調息、淨心觀照、覺知出入息、聆聽寂靜) 一直反覆做,反覆做,這個做熟呢,你自然會進步,這個做不熟呢,所以你就不會太好的收成。四個方法一定要反覆做。
大家怎麼安住在這個聆聽,你能夠安住多久,五分鐘、十分鐘、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二個小時、三個小時,所以這個要不斷的薰陶,讓自己的這種念住夠住,住在這個聆聽。那個安住呢,就是不能去抓,它要非常的鬆弛的擺在那個地方聽,這樣在不知不覺當中,你才會念住在這個聆聽的三摩地。
那麼沒有這種薰陶,就不可能有得到很好的成果,所以就是要不斷的薰陶、不斷的薰陶,讓你的念頭能夠習慣安住於聆聽,習慣安住於出入息。
所以一定要給自己時間禪修,不斷薰陶、不斷薰陶,你才能夠安住在這種聆聽,一個小時都不睡覺,清楚不睡覺,不會疲憊,所以要清楚的放下一切,清楚的聆聽。
那麼我們的身體上有六大,地、水、火、風、空、識,每一個我們在專注的時候,會有這些六大的反應,所以會有不同的覺受,每一個覺受只是一個瞎貓碰死老鼠,都不是叫做長久,都是幻化、幻化的。這身體裡面很多覺受都是叫做不可得,這個叫做六大所發生的這種反應,地、水、火、風、空、識,這六大反應,平常我們一般都講四大。
所以大家回去要有薰陶的時間,半個小時,早晚有時間就抓著,十分鐘、五分鐘都可以,就是練習到自己能夠安住在這種念住於出入息、念住於聆聽,淨念相續。
禪定貴在種因不求果
靈鷲山現在推廣了一般人可以在生活中練習的九分禪,也有在校園每堂課練習的一分禪,這是天天練習,時時練習,日積月累的練習,只待因緣時機都成熟了,小雞自然隻隻地破殼而出了,煩惱也自然而然地消融。
修行何嘗不是這樣的孵蛋功夫呢?如果能一步步精嚴持戒,熏習佛法,如理思惟,勤修禪定,增進五根五力,七菩提分,煩惱自然滅除,一分精進自得一分利益,修行應在因上下功夫,莫在果上強求。這就是佛典成語「伏雞生卵」給我們的啟示。
註一: 以上根據《相應部22相應101經》(蘊相應/蘊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文/開山寮法堂院(本文轉載自有緣人第245期)
|
|
上一則   |   下一則
|
|
|
|
最近檢閱日期
:2007-06-22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