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頁 > 法訊 > 廣角鏡 |
|
|
重返美麗海岸線
|
 |
2018-01-17
|
‧2018 |
|
|
|
十二月二十三日,靈鷲山佛教教團舉辦一○六年度最後一場淨灘活動,參加活動的人們來自不同的城鎮,有著各自的身分與角色,每個人都在參與淨灘的過程中,找到自己心中的那塊拼圖。
從台北開車前來的五位年輕人,輕裝簡便,撿起垃圾很是賣力,沙灘岩礫中的垃圾也彎腰認真撿拾。或許,只要跟好朋友在一起,做什麼事都可以很開心;淨灘也可以是家庭活動,小朋友跟著大人在沙灘上撿拾垃圾,是勞動也是運動,更是有意義的親子時光。當日還有一個意外的小插曲:假日自外地返鄉的一家人,看到陌生人在撿拾自己家鄉海灘的垃圾,不假思索,就帶著小孩一起投入淨灘的行列。於是我們知道,每個人心中都潛藏著愛護地球的心意,端看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萌發。淨灘,在勞動的過程中,實踐了愛地球的理念,而紛擾的雜念,是否在這個「做的當下」也跟著放空?
叢林道場中,一直視「出坡」為修行的一種方式,禪宗祖師說:「搬柴運水無非是禪。」只要肯發心培植福田、耕耘心田,任何勞務都是體悟禪心的契機,每每歡喜行持的當下都能增長福慧。
出坡為何能成就智慧呢?一般人做事,總會以分別心去取捨自己熟悉或不熟悉、喜歡或不喜歡的事情。如果我們能在出坡中放下自己的執著,只想到自己能為道場、為眾生做什麼,不起妄想分別,那麼就是真正的清淨無分別心。如同參與淨灘的人們,在家裡的身份也許是父母跟子女,在公司也許有主管與職員,然而不管是何種身份、何種角色,此時此刻大家共同在做的事,就是彎下腰撿起垃圾,讓海岸乾淨,地球恢復美麗。
新的一年,一起淨灘去,歡迎與我們在碧海藍天中,一同尋找心中的拼圖。
文/張育寧(本文轉載自有緣人第255期)
|
|
上一則   |   下一則
|
|
|
|
最近檢閱日期
:2007-06-22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