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頁 > 教育 > 四期生命教育 |
|
|
李玲莉:從小跟著婆婆媽媽拜佛 種下學佛因緣
|
 |
2022-03-07
|
|
|
|
|
小時候跟著阿嬤、媽媽到處拜拜,走訪很多寺廟,看了很多佛像,也跟著阿嬤吃早齋,聽著阿嬤、媽媽常常在嘴裡念「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種下了跟佛的因緣。後來,一路讀書、工作、創業,還是依循小時候到處拜拜的習慣,因為做生意也會到各寺廟許願、初一十五吃素,祈求賺大錢、生意好,當時不清楚佛和道的分別,只知道很喜歡那份穩定和安全感。
當時的我常常持誦〈大悲咒〉、《心經》,有空的時候也喜歡抄經,更會在各寺院助印各種經書,跟佛結緣很深也一直維繫著。2000年,靈鷲山慈基金會蔡高忠執行長帶我去靈鷲山,希望護持世界宗教博物館,我在山上住了一晚,覺得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的理念很特別,看著舊舊的開山聖殿,站在觀海台前看著開闊的大海,一直想著這個師父想法真很特別,感恩心道法師當時給了我很大的感觸,讓我開始研究了解心道法師在想什麼?也會看一些靈鷲山的相關訊息。2019年回台灣,身體因素造成身心不穩定,心理特別需要寄託,很感恩寶髻法師接引我進入靈鷲山心寧靜。
心道法師長期推廣禪修,還有心寧靜運動,接觸靈鷲山學佛後,聽了心道法師的音檔,心馬上安靜下來,會反思自己在香港忙忙碌碌20多年,一切都是我要的嗎?在不斷寧靜禪修裡,清楚看見自己在做什麼?發現自己不只能做生意,還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更看到原來自己向外追求太多外界的名利,多年來,在生命的過程中遇到的種種難題,都轉化成學佛的動力。
還沒學佛前,需要別人了解我、想賺錢讓生活過得更好,工作處處要求別人要為我做什麼、一直把自己想要的東西加在別人身上…學佛後,心態有很大的不一樣,發現學佛不用追求什麼,體悟世間一切根本追求不完,以前的種種追求是很累的,於是,開始大量讀經,經常參加禪修和佛法課程,閱讀《佛陀傳》還有高僧的傳記,了解佛陀教我們四聖諦、八正道,更找到人生的答案~原來自己以前都在追求自己的苦。
女性借力使力學佛 衝突性比較小
眾生一直在苦裡面,我要如何改變自己?解決自己生命的難題?我練習從自己的意識裡面,把念頭轉換過來,從前追求完善、高效率的我,別人的不好造成自己的不快樂,同時也給了別人很大的壓力,同事一點變動我就一直怪別人,學佛後反觀自己,覺得自己要改變,不能要求別人太多,別人不是應該都要幫我們的,而我一直要過更好、高格調、愛面子的生活,真的太辛苦了,反省一直壓迫自己也就是壓迫同事,更覺得以前的自己很可怕,為什麼要強求別人跟我一樣呢?
佛陀說,人要改變需要2個元素,一個是了解,另一個是愛,只有愛而不了解是沒有用的,我對待女兒也是一樣,我很愛她,也為她付出很多,但我並不了解她,我自以為我愛她、了解她,但其實不是。女兒是一張白紙,有很多很多的可能,還有自己的因果,我卻在白紙上畫滿了我想要的東西,這是不對的,學佛後知道,我愛她、在乎她,就是不能給她太多的壓力。這些都是我學佛以後很大的改變。當我明白自己的苦和無明,當我知道自己的苦全都來自生活點點滴滴,轉念了以後,讓內心重新發芽,讓花在心裡重新綻放。
身為女性,利用佛法自利利他、自覺覺他很重要,在佛法的世界裡,學佛不是為自己,而是要幫助別人,而了解自己、看清自己才能夠幫助別人。女性具有傳承生命的能量,最大特質就是母愛,且女性的心會更細膩,發揮的能量可以從個人擴及到家庭、社會,在傳承上有愛有了解,就會更具專注力和觀察力,也比較容易感同身受,所以,女性扮演的角色是很重要的,如果能把佛的因素加入角色就更能幫助更多人。建議女性學佛一定要慢慢來,平時可以多參加宗教活動,從外面用自己的力量改變再帶入家庭,不要直接從家裡改變,借力使力,這樣衝突性會比較小。
文/柯玫如 圖/李玲莉師姐提供
|
|
上一則   |   下一則
|
|
|
|
最近檢閱日期
:2007-06-22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