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Script功能提供瀏覽字級大小的變更,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項功能,也不影響你閱讀本網站資訊。
首頁   正體   簡體   English   網站導覽   護持捐款   課程報名
 
文字大小
官方帳號
 
 
 
 
訪客人數:
10701551 位訪客
首頁 > 團體 > 人物故事
轉寄好友 (另開新視窗) 友善列印 (另開新視窗)
請問大殿在哪裡?一花一草就是知客
日期Icon 2016-03-30




熱愛自然的法藏師,也熱衷參與各類公益活動。我希望大家更認識聖山的一草一木,更熱愛這片土地,因為這裡就是我們的家!--法藏師

在靈鷲山無生道場擔任知客師的法藏師,接引信眾無數,與志工、職工們一起深耕福隆,透由導覽、接眾、舉辦活動等方式,傳布佛法善種子,數十年如一日。熱愛山上原始風貌的法藏師,在他眼中,靈鷲山的一花一草就是知客。

慈悲心會感染

在無生道場多年,負責信眾接待、也與地方多有互動,他提到:「如果用世間法來說,知客就是客服中心一樣,不只做遊客接待服務,與來山信眾的食住行都息息相關。靈鷲山無生道場地處觀光景點,有些遊客是因朋友告知這是一個非來不可的地方,因為風景實在太美!也有人是因為網路風景介紹因緣來到這裡,亦或是因為修行寧靜的氛圍充滿靈氣吸引他們,不管他們是怎麼來到這裡,只要來到靈鷲山就是客堂知客的事,如何讓這些走入的有緣人能認識師父而學習佛法,所以把服務做好就是客堂的任務。」

靈鷲山佛教教團有很多工作仰賴志工協助,培養志工、規劃工作內容,法藏師自有一套哲學。無生道場依據不同的服務內容及工作屬性發展出不同組別:照客組負責對信眾的基本服務,包括接待、諮詢;安單組負責來山信眾的住宿安排;交通組處理交通、接駁車調度事宜。各司其職,俾使山上的接待事務順利運作。

靈鷲山無生道場背山面海,風景靈秀,吸引不少慕名而來的遊客,為此特別發展志工導覽組,除了為來自各方的遊客導覽聖山風光外,導覽員對無生道場、聖山寺的建築、佛門行儀以及師父修行弘法利生、宗風理念都有感動與認識,也肩負協助接引來到道場的遊客,進而對本山志業有更多認識。

志工們不只利用個人休假日上山服務,也常常自發性舉辦讀書會、研習各種課程,持續進修充實自己,將弘揚佛法及如何在教團自利利他當作生命中重要的事。志工團也會定期聚會,交流工作上遇到的問題,並討論如何解決。法藏師提到,自己做的就是平台,先讓他們有發揮的空間,再關心志工團需要什麼樣的協助。

「我們會定期跟志工團開會,接收他們的回饋,也因道場空間較簡樸自然,在沒有很多資源支援的情況下,都是願力使然,讓志工們願意長年累月奉獻,親切服務接引來山信眾。」法藏師也會視志工服務年資的長短,安排他們上相關課程,從靈鷲山山史到佛門行儀,循序漸進。他說,這就是一個「聖化」的過程。

法藏師非常感佩心道法師的悲心大愛,默默關懷地方獨居老人已經20餘年,師父指示靈鷲山慈善基金會除了派志工定時關心獨居老人外,這些志工還教導鼓勵老人念誦佛號,讓他們心靈有所依恃,而這份慈悲心也感染了周邊居民,山腳下阿兵哥的長官們現在也主動送便當給獨居老人。今年靈鷲山聖山寺更舉辦寒冬送暖活動,由青年團團員分送平安粥給獨居老人,希望將這份慈愛悲心傳承下去,除了獨居老人感受到社會的溫情外,年輕人也藉此機會學習關心別人。

珍惜在靈山福地修行的因緣

靈鷲山佛教教團在福隆已有30多年歷史,伴隨無生道場、聖山寺一路走來,提起當知客時的種種趣事,法藏師如數家珍。

由於早期道場規模比起現在可說是「簡樸」許多,常常碰到信眾在開山聖殿前詢問:「請問大殿在哪裡?」通常講到大殿,一般人心中想到的都是宏偉富麗的「大雄寶殿」,尤其不少信眾是慕名而來,想像中的大雄寶殿應該是恢弘氣派,因為跟預期落差太大,才有了在大殿前找大殿的趣事。

法藏師表示,無生道場吸引人的地方不在於寺內有富麗堂皇的大殿,而是心道法師對有情眾生的慈悲心。「無生道場的開山聖殿裡有一塊大石頭,這是在別的地方不可能看到的,師父說它是『原住民』,所以應該尊重它的居住權。」法藏師笑著說道。

也曾有位觀光局的官員來靈鷲山,看到路上常常有樹木擋道,很是驚訝,開路建寺一般都會清除路障,使人行路方便,但心道法師並沒有為此砍伐樹木,從開山初期心道法師就致力於保留生態的原貌,即便是一花一草都予以尊重、愛護。這位官員真切感受到師父對自然生態的慈悲,因著這份感動,常常上靈鷲山。

由於這番因緣,他熱誠帶著法藏師認識山上的植物,解說這些原生植物的特別之處,並告訴法藏師維持自然生態的原貌有多麼重要,法藏師也希望教團的僧眾多認識聖山的草木植物,更珍惜能在靈山福地修行的因緣。於是,春天野百合或秋天菊花開了,她就會拍照上傳,告訴大家這是山上的哪一種原生花種,有什麼樣的特色。「我希望大家更認識聖山的一草一木,這裡四季不同景觀配合開出不同的花草,它就這樣一直自然演出,等你看見!」

自古以來,土地與人總是連結著濃厚的情感,土地孕育萬物卻不居功,人們生長於其上,有多少雙眼看得懂這純樸美好的人間風景,有幾顆心能體會土地內蘊的無私之愛。僧人有情,在山間水邊,草木花樹間處處可見其真情流露,三千大千世界,法藏師眼中最美的風景在靈鷲山,因為這裡是心靈聖山!

文/張育寧(本文轉載自有緣人第235期)
 
上一則   |   下一則
 
聯絡我們 版權聲明 合作提案 個資政策 捐款資訊不公開聲明書(PDF) 捐款資訊不公開聲明書(DOC)

Copyright © 2014 靈鷲山佛教教團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Ling Jiou Mountain Buddhist Society. 信眾服務專線:02-8231-5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