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頁 > 文化 > 宗教文學獎 |
|
|
喜歡生命 勇於透視生命 漢寶德館長談宗教文學
|
 |
2006-08-01
|
|
|
|
|
甫獲得第十屆國家文藝獎的建築家漢寶德先生,同時也是世界宗教博物館的館長,不但主掌宗博館世界各宗教文化的藝術呈現,更由宗博館首先在國內推動「生命教育」的紮根工作,今年第五屆宗教文學獎,漢寶德先生應邀擔任榮譽評審總召集人。
什麼是宗教文學呢?為什麼連續兩年的徵文主題都定在「喜歡生命」呢?漢寶德館長在接受訪問時,首先精準的定義了宗教與生命的關係。漢寶德說:「舉凡入世的宗教,大多與生命有關;它所牽連的觀念、思想,幾乎都與人生有關。而宗教信仰,其實牽涉到心靈的問題、起信的開端,也是尋求對生命詮釋的開端。」今年已七十開外的漢寶德,不多演繹深奧的論說,認為宗教基本上是生命的哲學,每一點每一面無不涉及生命。
為世界宗教博物館掌舵四年的漢寶德,對於如何呈現「宗教文化」慧眼獨具,他認為各種宗教藝術的領域中,美術、音樂等都不若宗教文學來得直接。尤其是美術的表達,常在故事、經典、人物中著力,雖然也涉及生命的解釋,但總不若文學來得深刻。
漢寶德表示,藝術的領域中,美感的體驗較為容易,但宗教藝術要傳達美感,往往較為間接,各種宗教中,佛教諸如佛像藝術,其姿態、面容已是最接近生命觀的一種了,也最容易引起他人生命觀的共振與感動。
因為宗教涉及生命,生命涉及思想,在兼顧藝術性與感動性的考量下,經由文學的形式,能有較深刻的表達,「尤其是生命的體會,文字能夠捕捉個人很深的生命感覺,勇於透視生命,逼視生命的震盪。」漢寶德認為,無論低沈或高昂,困頓或豁然開朗,種種關於生命的宗教哲學,應該都是宗教文學的範疇,能讓讀者感到生命的感動,就是好的宗教文學作品。
|
|
上一則   |   下一則
|
|
|
|
最近檢閱日期
:2007-06-22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