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出家
短期出家

「出家,出離煩惱之家,解脫操煩虛勞,體會超凡入聖。」 短期出家淨戒會 根據《佛說出家功德經》記載,「以一日一夜出家故,滿二十劫,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又說「若有一人,滿百歲中,盡心供養此諸羅漢,衣服、飲食、病瘦醫藥、房舍、臥具乃至涅槃。後若起塔廟,種種珍寶花香瓔珞幡蓋伎樂,懸諸寶鈴,掃灑香水,以諸偈頌,讚歎供養,所得功德,若有人為涅槃故,出家受戒,乃至一日一夜所作功德,比前功德,十六分中不及其一。」

【短期出家最新消息】

2023-04-06 從清淨生活扎菩提善根 靈鷲山短期出家淨戒會
2023-03-23

開山40青年傳戒短期出家 看見光明自在的自己

2019-11-28 靈鷲山緬甸短期出家 111人剃度受戒
2018-11-18 2018南傳短期出家 緬甸吹「佛流」成正覺

...More

心道法師說:「出家既是出煩惱的家,也是出俗世的家,割愛慈親是相當不容易的事,但為了最適宜自己修行的環境,必須要有堅定的決心。」短期出家最主要是提供了一個善巧方便,使忙碌的現代修行人,能有機會暫捨俗務,誠懇的體會僧團的學習生活。 參加短期出家淨戒會的男眾,必須削髮受沙彌戒,女眾則受八關齋戒,年齡限制在十八歲以上,六十歲以下。 靈鷲淨戒 寶華傳承 靈鷲山自二○○二年起,連續舉辦了三年的五戒菩薩戒,在戒德長老、守成長老、大詮長老及寬裕長老等諸大德僧的傳授,及真聞法師、果明法師的指導下,傳承了寶華山的戒法,成就約六百位的優婆塞、優婆夷,讓有志體驗佛法的佛弟子,能得到戒法的洗禮,以法淨化自己。 有鑒於諸多優婆塞、優婆夷幾年來的精進,希望能在學佛上更上一層,經心道法師的指示,以寶華山的傳戒儀範,莊嚴戒會,攝受人心。 儘管有一九九八年至二○○○年短期出家戒會的經驗傳承,卻仍在籌劃中覺察寶華山的出家儀範竟是無比地莊嚴與審慎,因而對這場淨戒會生起無比的信心,相信它絕對可以利益人天。加上心道師父在戒會前的開示與引導,以「嚴肅安靜」為最高原則,開堂和尚及所有的引禮師、引贊師及工作法師,被灌注了一股加持力,扛起報答佛恩的使命,開始了夜以繼日的七日傳戒。 除卻「操煩」塵勞 體會「超凡」入聖 萬事具備後,就剩戒子的自力因緣了。戒會對於參加人的資格挑選及功課的要求,都是對求戒者的挑戰。出家與受五戒菩薩戒大不同,戒子的戒障相當多,但因戒會的嚴格要求與戒子堅持求戒的誠心,終讓戒子們在身心痛熬之後,真正體會到清涼與舒暢,很多人在懺摩、正授前後,都有身心脫落的感覺。 剃度時,和尚為男眾灌頂、落髮,有的人覺得全身清澈,有的人自覺莊嚴喜悅。懺罪,發願,身心清淨,謙卑柔軟,成就個個堪受法乳的法器,慧眼漸開、視野漸闊! 不忍眾生苦 不忍聖教衰 上師圓滿、時圓滿、地圓滿、法圓滿、弟子也圓滿。留下的,「毀形守志節,割愛辭所親,出家弘聖道,願度一切人」,開始奉獻身命,承擔如來家業,救度眾生苦;回去的,「無緣暫捨離,還俗了人情,惟願佛加被,助其勤精進」,仍須將這出家的神聖記憶,化為護持三寶的行動,讓法脈不斷、聖教不衰。

緬甸短期出家心得

「如同大海之水,僅有一味『鹹味』,一旦選擇以佛陀教法作為生活方式,進入僧團後,不論種性、地位,一律平等。一切在家的身份、地位、裝飾等等,都將捨棄。因此,戒子應當捨棄我慢,去除鬚髮,接受供養而維持生活。」 翻閱這匆匆七日短期出家的課程筆記時,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這段教授比丘引用經典譬喻,對初為戒子的我們之教誡。撰寫這篇心得時,距短期出家已略有時日,但細想過程中的點滴,仍令人多少再次憶念起那份清涼。 這是我第一次前往緬甸參與短期出家,整週的行程短而緊湊,短短七日便完整地經驗了剃度、受沙彌戒、具受比丘戒,以及捨戒還俗等儀軌。其中,早晚課、義理學習、托缽、供僧、朝禮千佛洞聖地等難得的體驗,也是一樣不少。 如此行程中,或因自己平日攝心正念的培養實在不足,隨著旅途中不斷地前往下個目的地,常常能感受到自己的心思隨著外境而轉,而顯得躁動不靜。正因如此,讓我對幾位陪伴我們的比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和許多初次參與短期出家的戒子一樣,我們都是第一次學習如何「搭衣」,也就是穿搭僧衣。一披一掛間,看似簡單的動作,若要將這兩大塊布好好整齊地穿戴在身上,並在行走、禮拜、轉換交通工具的過程中守持不令亂失,仍有許多需要注意的細節,實屬不易。 如同收拾我們散亂的心,陪伴我們的幾位比丘們,總是收斂目光而不厭其煩地幫助我們將散亂的僧衣整理整齊,而整個過程中,比丘們也都能維持自身的僧衣不亂。如此近距離的接觸,讓人深深感受其舉手投足,未有一刻不是攝心專注,正念正知,令人心生嚮往。 教授比丘們的說法無礙,也令人十分攝受。這次行程中,我們粗略地學習了阿毗達摩與四聖諦的關係、生活中的阿毗達摩、善知識的要件以及業果正見等等主題課程。時間雖然不長,但是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教授師們之嫻熟經論與融會貫通。私下把握機會與比丘們請教問題時,也都能夠得到十分精準且實際的解釋。深感不僅短期出家機緣不易,能實際踏上緬甸這塊傳承正信佛法之淨土,並與這些嚴謹持戒、實修定慧而三學具足的善知識共行,實在更為殊勝難得。 許多這次參與短期出家的同修戒子,都在心得分享時提及深深為緬甸當地虔信三寶的風氣感動。在臘戌寺院、仰光大金塔旁市集的實地托缽體驗,或是隨著供僧活動,接受供養,我們都明白若是褪去這身僧衣,自己的德行與修行實在不足堪受,是這身象徵著佛陀、佛陀法與律的教法以及傳承的三寶袈裟,促成我們以一個不同的視點感受到淨信與布施的重要。以往,對於這兩者,只知道是初學佛者應該扎穩的根基,這次實際面對著當地平民無有慳吝的布施,能感受到布施中施者的歡喜,以及受施者感受精進的動力,而能明白為何淨信如何能如明礬,澄清眾多煩惱與妄念。 初次來到緬甸,隨著心道師父參訪緬甸的教育志業,令人深有感觸。在弄曼,我們初窺了弄曼沙彌學院的學習環境;在仰光緬禪中心,我們也巧遇許多正在背誦經論的沙彌。在臺灣,若欲深入地研讀、親近正信之南傳佛法與《尼柯耶》,門檻著實不低。要第一手地閱讀經典,或需要有基本巴利文的基礎,又或者至少要具備閱讀較深入的論著的外語能力,更不用說與此相關的眾多南傳《註釋書》了。而在緬甸,有這樣一群小沙彌正接受著整套緬、中、英、巴利文等等的良好教育,且親近、學習,實修良好、精純、完整傳承的佛法。如此教育的成果,導向弘法利生,其力量不可思議。隨著這些小沙彌大聲且專注的背誦聲,當下實在十分感動,令人期待這群和平種子,與逐步開展的生命和平大學,未來將成為如何巨大的和平力量。 捨戒前的下午,原計畫要為我們講述課程的教授師因故無法趕到,於是眾人便利用時間共修了《金剛經》。順著儀軌,爐香讚剛沒唱兩句,眼淚不知為何,便不覺地不斷落下。縱使整趟短期出家,自己發現到還有很多應該更加努力的地方,但也深刻地感受到,生活可以十分簡單且樸實,能如此持續地走在學佛的道路,結交善友,親近佛法,便是幸福的事。 文/炫佑

Copyright © 2014 靈鷲山佛教教團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Ling Jiou Mountain Buddhist Society. 信眾服務專線:02-8231-5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