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愛地球理念 弄曼農場堅持有機格外艱辛 2018-05-15
弄曼農場生意盎然 緬甸北部有機農業標竿
緬甸北部撣邦臘戌的弄曼農場,位於滇緬公路旁、弄曼村與客臨村交界的山區,早期不是荒地、就是種植罌粟,經由靈鷲山開山大和尚心道法師的願力促成,以有機方式種植經濟作物,並進行植栽,期間面對土地法令、土質改良、各種蟲害、人力不足等挑戰,一步一腳印的艱苦與辛酸,只有親自走過才能體會。


出生於緬甸北部的心道法師,童年當過「娃娃兵」,歷經戰爭的恐怖與無情,13歲隨孤軍來台灣,後創立無生道場,以慈悲與禪為宗風,接引大眾弘法利生。在因緣成熟下,回到他童年故鄉建沙彌學院,收養貧苦孤兒及弱勢家庭孩子,傳遞佛法、培育僧才,並積極推動有機農場,目標是成就一個大學城,實踐「愛地球、愛和平」的理想。

問題一籮筐 挑戰接踵而至


緬甸北部撣邦的土壤,好一點的是紅土,大多都是混雜石灰岩、大石頭與沙的土質,還有微量元素缺乏、土層淺薄、水源灌溉、酸化等問題,要種一般經濟作物並不容易,遑論有機農業更是難上加難。

負責弄曼農場的常樂法師說,當地人耕種方式,多是在雨季前先放火燒山,將雜草灰做為整地的肥料後播種,農作物在雨季就會生長,這時期,當地農民大量使用農藥及化肥,果實長得又大又好,也不用擔心「蟲蟲危機」。為了省去除草的人力,採用具有強毒性的農藥「百草枯」,對土地傷害極大。


有機農法相當不容易,堅持不用農藥、化學肥料,讓作物自然生長,過程點滴的艱難與挫折,只有親身經歷才能明白。2017年8月前,農作物與雜草一起生長就算了,很多作物甚至來不及長大就被蟲吃得體無完膚。

多管齊下 從基礎的土質改良做起

因此,常樂法師決定從基礎農業的土質改良做起,同時進行有機堆肥及液態酵素肥製作、種植豆科的綠肥、微生物改良土質等,但這些至少需時3年,還要大量人力,才有機會改變,就像一個城市的下水道工程一樣,初期是看不到成果,卻是一個城市的根本。


在漫長及辛苦的土質改良過程,農場還是繼續運作,只見穿梭其中的工人,頂著高溫,汗流浹背,一點一滴悉心呵護作物成長茁壯,「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只是日常,因為堅持有機,農場裡不同植物的害蟲不分晝夜輪番出沒,有時抓了整晚,隔天天亮發現還是一樣多。

面對「蟲蟲危機」,常樂法師後來選用完全天然成分配製而成的除蟲或驅蟲劑,由各種生物性和礦物性材料組成,不添加人工化學藥劑,期盼達到無污染的目的。但看到遭蟲害的部份果樹歪斜傾倒,還是不禁讓人惋惜與洩氣。加上不熟悉當地土地法規,部分居民惡意破壞等,一切得重新來過,一度讓她與農場工作人員身心俱疲。


耗時費工又累人 堅持愛地球使命

想起心道法師諄諄教誨:「整個環境生態,不論是人類、物質的生態,都是環環相扣的,你破壞了這個環扣,那個生態就亂了,接著就逐漸毀滅。」還有靈鷲山慈悲與禪的宗風,慈悲不只對人、對眾生,更要從友善、慈悲土地開始,這份愛地球的使命,及食農、食養、到食禪的願景,讓近70歲的常樂法師即使面對質疑、顛簸、委屈,仍咬牙、和著汗水繼續堅持下去。


除了天然環境需要克服,面對語言障礙,農場裡的勞務工作,各式各樣的疑難雜症,還得肩負帶人及行銷的重責大任,一路都是關卡與考驗,常樂法師創建一套當地人管理當地人的制度,讓農場營運終於上了初步軌道。

多元有機作物 植栽兼具功能性

除了當地早期的檸檬香茅草、岩蘭草、玉米繼續種植,2017 年開始,常樂法師嘗試大面積種植印加果、雲南古茶樹、台灣苦茶樹、各品種番茄,及數種香草,如貓薄荷、除蟲菊、芳香萬壽菊、迷迭香等,主要以可防蟲為考量。


另外因應園區日後景觀所需作物,在後山搭建數個苗棚,培育的樹種有沉香、印度白檀、印度小葉紫檀、緬甸柚木、花梨、酸枝、扁柏、阿育王樹,以及緬甸櫻花、阿勃勒、藍楹花、鳳凰花、鐵力木花等。


原本對植物、農場運作一竅不通的常樂法師,很感謝最初帶領她進入有機領域的友善大地營運長楊從貴耐心教導,及台灣多位具農業實務的專家,包括鄭興陸老師、林朕古老師、朱昶珊老師,及北京中草藥專家丁教授等,前往緬甸弄曼指導。加上之後埋頭涉獵相關知識,現在談到樹種、蟲害等,不再那麼陌生,面對蟲蟲,也不再那麼恐懼害怕。未來針對短期作物,將建網室,以利短期作物的培育與成長。主要的目的,是希望未來提供當地村寨的農夫,多一些作物品種的選擇。

展現初步成果 期盼成緬北有機生態農場

常樂法師說,重要的是希望土壤裡的蚯蚓、蛙類、蜻蜓、鳥類等回來,也期待未來鷹、鷲等生態系裡的最高階掠食者通通回來,恢復當地完整的生態系統。


展望弄曼農場未來,期待能將台灣優質加工技術逐漸引進弄曼,譬如冷壓搾油、精油提煉、自然無添加鮮果乾等,提高作物的經濟價值。更期待能帶動當地經濟,希望附近農民看到成果後,也能跟進他們的腳步,一起加入有機生態農業的行列。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含Omega-3的印加果,這種近來相當夯的超級食物(Super food),又稱印加花生、南美油藤,不但栽種面積逐漸擴大,也加工製成印加果油,大大提升經濟效益。


常樂法師用自然有機的生態農法活化土地,也將有機農業、友善耕種觀念帶入當地,並著手進行山坡地的保護、品種及土質改良技術,期待愛地球的善種子在弄曼開花結果。

文/王蘭英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14 靈鷲山佛教教團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Ling Jiou Mountain Buddhist Society. 信眾服務專線:02-8231-5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