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心道法師腳步 年輕熱血老師為沙彌教育無悔付出 2018-04-02 | |
![]() 2017年差不多時間來到弄曼沙彌學院擔任教職,兩人都住在臘戌,年紀相仿,默契十足,因有共同的教育目標與理念,付出相當多心力在沙彌身上,不但課堂上認真教學,課後還做家庭訪問,了解沙彌們的成長背景,以對症下藥。短短八個月,班上沙彌規矩、禮貌、功課都進步神速。 談起班上的沙彌,兩位老師眼神閃動著熱情與關愛,對待孩子就像自家弟弟一般,只要有沙彌生日,都會自掏腰包到臘戌市區買蛋糕,安排慶生活動。萬一沙彌受傷、生病或住院,就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並利用課餘時間買補品前去探望。而小沙彌也相當窩心與貼心,會手做卡片或自製小禮物送老師,讓兩人的心暖暖地。 但不是一開始就這麼順利,兩人對於混齡班級的教學有過摸索與陣痛,幾經討論、嘗試不同方法後,發現以程度分組上課教學成效最好,以中文課為例,班上以不同程度,區分為三組:從注音開始教起的小班組、速度較慢的中班組、速度較快的大班組;緬文、英文、數學也都是依照程度不同分為三到四的等不同組別,教學成效不錯,就連家長對孩子的轉變都相當驚嘆。 金玉玲說,她們的教學原則是因材施教,她喜歡用說道理的方式管理班級,常灌輸學習不能只靠老師,同儕之間更要相互學習的觀念,鼓勵課後由程度教好的沙彌擔任小老師,教程度較不好的,大家教學相長,不但感情更為深厚,對功課也有實質幫助。 此外,每個月考試,她們會買沙彌喜歡的水壺、圖畫本、中緬文或中英緬文對照的繪本、鉛筆盒等文具,做為前三名獎品,以獎勵激發榮譽心。 遇有節慶時,兩位老師會應景將內容融入課程中,增加趣味,以剛過的農曆春節為例,她們並沒有請假回家,而是跟班上沙彌一起在學校過年,還貼心準備紅包,沙彌拿到都好開心。 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常說「奉獻是生命的真理」,「要用愛照亮別人,幫助別人」。金玉玲與吳其仙認為,弄曼沙彌學院成立還不到兩年,以口碑漸漸打響名號,這不是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數人追隨上師腳步的成果。 她們將繼續堅定的跟隨師父慈悲願力往前走,期待無悔的奉獻與付出,創造更多因受惠教育而翻轉逆境的善事,完成上師和平大願,續寫緬甸傳奇故事。 文/王蘭英 |
|
上一則   |   下一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