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聖山的蹣跚步履 膝蓋痼疾,無法停止她邁向聖山之路 2018-03-22
通往聖山的蹣跚步履 膝蓋痼疾,無法停止她邁向聖山之路
從靈鷲山的地藏廣場到多羅觀音像,一條通往聖山的路,要多久才能走到。對許多人來說,可能是短短幾公里的路程,但阿珍師姐來說,這條路卻花了她大半輩子。

那是一個下著滂沱大雨的天氣,南澳山路泥濘難行,在趕往工作的途中,阿珍從獨木橋上不慎失足,摔下了瀑布。當時年輕沒太在意,也沒什麼錢可以看醫生,阿珍依舊每天照常工作,但這一摔嚴重傷及了膝蓋及腰,直到多年後結了婚懷孕之後,舊疾復發讓她感到疼痛難耐,去醫院檢查後才知道骨節嚴重移位。

雖然不至於影響行動,但無法久站,更別說從事粗重的勞動工作,阿珍只能做一些手工賺取微薄的薪水養家,但命運似乎還嫌考驗不夠,丈夫突如其來的中風導致長年久病在床,加上孩子們都還小,家計立刻陷入困頓。為了生活,阿珍得兼好幾份差勉強支撐,長年的辛勞讓身體每況愈下。丈夫過世之後,家附近的宮廟成了她內心唯一的精神支持,阿珍常常去點香拜拜、擔任志工,希望能得到神明的幫助。

漫長歲月一天天過去,一位師姐知道阿珍的身體不好,鼓勵她到靈鷲山參加共修,但日子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家中的擔子始終沒辦法輕易放下,就這樣拖了好多年,直到孩子大了能夠自立,離開家鄉工作,雖然經濟負擔減輕了許多,但一個人有時難免感到孤單,還好佛陀始終不離不棄,兩年前師姐的再度邀請,讓她終於踏入了靈鷲山蘭陽講堂。

看到莊嚴端坐的佛像,就像孩子尋找到多年失聯的父母,讓她內心頓時感到平靜歡喜,阿珍在佛前懺悔,佛陀慈悲溫和的面容,就像瞭然自己內心所有的痛苦,一點一滴地替她承受。在靈鷲山講堂擔任志工或共修的同時,阿珍也會像往常一樣,有空就也會到自己所熟悉的宮廟服務,對她來說兩者並不衝突,都是她心靈上最重要的支柱,從奉獻中成就自己利益他人是她最大的快樂。

蘭陽講堂因地緣之便到靈鷲山無生道場約莫一個小時的車程,故常常舉辦朝山活動。阿珍經常聽許多師兄姐讚嘆朝山的功德殊勝無比,並經常鼓勵阿珍一同參加,幾次之後,阿珍鼓起勇氣,開展了她第一次的朝山之路。

記得第一次朝山的過程,雖然阿珍的膝蓋無法行跪拜禮,只能站在隊伍的後排,用問訊來禮拜。但她心中默默地對觀世音菩薩說,請原諒我現在只能問訊朝拜,等我將來有一天膝蓋的傷好了,我能夠用跪的方式跟觀世音朝拜。

後來又有幾次師兄師姐約阿珍來朝山,卻因為因緣不具足始終無法成行。為此,阿珍心中覺得很失落,她思維著:「人生有多少時日可以等待?願力如何能永不退轉?」,於是她下定決心,與其坐等因緣不如起而行。記得過年前那陣子天天下雨,福隆海風大,冰冷刺骨的天氣,連一般青壯年人都難以忍受,更何況對一個年過半百,行動不便的人。濕冷的天氣,並沒有減損她的道心,膝蓋的痼疾,無法停止她邁向聖山之路。

一早阿珍收拾簡單的行李,買了車票前往福隆。獨自一人的朝山之旅,反而讓她的心格外寧靜,她一心一意稱誦觀世音菩薩的聖號,一步一步朝往多羅觀音像,在沒有時間限制之下,來回一趟又一趟,並一天一天持續朝聖下去。

念佛一聲增無量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發自內心的禮拜懺悔,讓她從忍辱中學會謙卑。當年,她是因一場山上的大雨,摔落到人生谷底,如今她又冒著風雨沿著山路踽踽前行,這次是衝破谷底,心中想著靈鷲山上觀世音菩薩的慈悲面容,讓阿珍師姐的人生一步步朝向光明幸福的學佛人生。
上一則
 

Copyright © 2014 靈鷲山佛教教團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Ling Jiou Mountain Buddhist Society. 信眾服務專線:02-8231-5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