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時代與「應機」的靈性教育 2019-01-11 | |
![]() AI使人類遠離靈性 科技進展太過神速,人的意識進化與法律、道德、倫理、哲學都來不及跟上,世界的運作規則已經悄悄而迅速地改變了。網路世界不僅是現代人生活的重心,甚至是經濟活動的主要介面,更徹底消弭了界線,資訊的無所不達、無遠弗屆,也改變了人的認知方式,甚至大腦結構。AI結合網路及機器人科技,不只衝擊現有的產業模式與社會結構,也將進一步挑戰人類對生命的看法。當初科學萬能主義設想著人力勞動被機械取代之後,人類所釋放出來的空閒與心力,便可以用來享受生命、開創意義、提升文明;然而我們看到的是更多無止盡的追逐,無終點的破壞,無目的的陷溺。因為作為源頭與目的的靈性,已經被遺忘。 試想,當人工智慧可以替代人類的大部分腦力工作,甚至當人工智慧可以自行進化人工智慧時,人類的存在意義是甚麼?作為一個人,和AI機器人的差別又是甚麼?這是一個即將發生的未來,人類將在全方面遭受到嚴峻的挑戰。研究者認為,AI或許可以透過巨大資訊量的運算「自動運作」,但卻無法稱其為「自主運作」,因為資料庫與程式軟體中沒有「主」,沒有意識,沒有靈性。讓AI去觀測量子物理的狹縫實驗,它的作用就等同一個攝像頭、探測儀,除非等到人類意識透過它去確認、去創造、使機率態崩塌(註);不然只是將實驗操作延伸到機器上面而已。研究者認為AI無法替代人類的意識,不具真正的生命意義,因為它沒有靈性,以及因靈性而演化出來的血肉與生命體。此刻,對於生命,對於唯物論科學將我們帶到這個奇異的境地,人類可能因此沉陷至更深暗的物質深淵,但同時靈性之光正閃耀著光芒,預示一個靈性復興的時代的來臨。 可以預見的是,若非具有靈性的自我認識,AI必定將使人類與生命及靈性之間更加遠離;當人類視自動化的AI接近自己或生命形態時,其實不是AI趨近了靈性,而是人類遠離了靈性。這就是未來將發生的危機。因此靈性的教育迫在眉睫。現代人已經來到了演化的十字路口,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還是成為機器,甚至被機器取代或毀滅? 全球覺醒風潮已然啟動 西方文明以物質化科學為主流,對人類演化有其貢獻,卻也帶來可怕危機。今日世界又將回歸到東方的玄思智慧謀求下一步的方向。意識心的覺醒已是全球化的現象,處處都可以看到新時代思想的活動,各種靈修、心靈成長、能量療癒法門大受歡迎;過去飽受物質文明殘害的原住民文化與生態智慧,也漸漸受到珍視;對物質科學弊害的反思也經由環境的污染與毀壞喚起了人類的反思;一股全球性的覺醒風潮已然啟動。 引領這個運動的,正是人類的靈性本身。2千5百年前佛陀傳下佛法,緣起性空,真空生妙有;當妙有因一念無明變成執著時,生老病死憂悲苦惱隨之而生,人失去了自由。施泰納講述他所認識到的宇宙與生命真相,剖析同時存在身心靈三界之中的人類,應如何善用感官與心魂,於此世開創美好人生,成就靈性本懷。古中國天人合一的理想,訴說著與靈性本我疏離的世間人,渴望著回歸靈性的心;在充分體現個體化的自由與痛苦的現代,人終於有機會帶著清晰的自由意識,重新體證自己的靈性本質,重新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另一個現代人可以回過頭來學習的,是原住民文化中不可思議的自然智慧與靈性感知。在過去理智心揚升的年代裡,原住民文化受盡打壓與荼毒;當今人類應能看見原住民智慧的真善美,由真實生命體現的靈性智慧,謙卑地向他們學習。 靈性教育是人類的出路;華德福教育則是當代的靈性運動下的新教育。科技挑戰著人性,卻也激發出強大的反省;這難道不是靈性的展現?越是物質化的時代,靈性的把握就越重要。科技永遠只能是服務於人性與靈性的工具,人類不可自甘為奴。誠實而勇敢地面對這個時代,努力讓現代人透過科學心靈認識靈性,讓靈性成為自由人類頭上的冠冕;這是教育者的使命。 文/王智弘(本文轉載自有緣人第266期) |
|
上一則   |   下一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