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與文學以愛連結 第12屆宗教文學獎贈獎 關懷生命感動心靈 2014-03-29
宗教與文學以愛連結 第12屆宗教文學獎贈獎 關懷生命感動心靈
台北市長官邸藝文沙龍 3月29日下午飄送著清爽文藝風,第12屆宗教文學獎贈獎典禮邀請了熱愛寫作的朋友來此談詩論藝,出席貴賓包含靈鷲山佛教教團宗長特助蔡信夫、聯合報社副總編輯張宗智、聯合報副刊主任宇文正、世界宗教博物館秘書室主任陳莉諭以及知名作家王正方與劉克襄、小說家陳雪與何致和、詩人嚴忠政與林德俊…等多位文化界人士;一如這天的主持人,作家郭強生所言,這是一段涼爽安寧的時光,唯有文學靜默堅定的書寫,能夠將這樣的美好恆久留存。

郭強生開場表示,我們的學校教育一直著重在物質衡量的能力指標上,而忽略了心靈成長所帶來的力量,靈鷲山與聯合報合作舉辦的宗教文學獎,再度提醒世人精神層面提升的重要性。評審總召集人漢寶德先生雖不克出席,仍透過賀詞表達他的祝福:「我相信結合文學創作與宗教精神是文學發展的一條光明大道,在價值觀陷入一片混亂的今天,鼓勵年輕人正面思考,以愛為基礎,構思人間的戲劇,是未來文明社會的希望。」

靈鷲山宗長特助、前淡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蔡信夫致詞時,誠摯感謝各位評審老師、參賽者與協力工作者;聯合報社副總編輯張宗智表示,今年小說徵件收到兩百四十一篇,新詩則有三百二十四首來稿,數量明顯超過往年,顯見宗教文學創作的熱情增長,他特別指出新詩首獎作品〈途中〉使他聯想到美國詩人佛羅斯特(Robert Frost)的名作〈未走之路〉(“The Road Not Taken”),〈途中〉這首作品中的詩人已經選好自己要走的路,和他親密的夥伴溫柔相待,堅強克服任何阻礙繼續前行,他也恭賀新詩二獎得主的許裕全,連續兩年脫穎而出,獲得肯定。

代表小說組評審致詞的導演作家王正方自嘲是個愛亂講話的人,他拿自己的鬍子開玩笑,舉出妙喻,同一張落腮鬍,每個人見了,回應的表情都不同,寫作者應該堅持走出自己的路,並且稱讚「進入決審的作品,每一篇都有它的意思,表達了社會關懷、家庭互動等等,沒有宣揚宗教的意思,而宗教的精神儼然已在其中」。名作家劉克襄則道出新詩組評審委員們的苦心,他一直思考宗教文學的評判標準,發覺宗教與文學這兩個詞有一種幽微的、精神的對話,他說:「我非常喜歡宗教文獎的宗旨,我想提出來和大家分享:『珍惜生命,探索生命,愛護生命』,『生命』這兩字很關鍵,今年的得獎作品,無論是小說或詩,其中一定有某種東西,是在生命探索、尊重或珍惜的過程中呈現出來的,感動了評審。」點明了宗教文學獎核心精神,呼應了靈鷲山「生命服務生命,生命奉獻生命,生命覺悟生命」的理念。

小說組獲得首獎的蔡宗佑,已經以「失蹤」為題創作多篇作品,在不少文學獎競賽中受到注目,他誠懇地表露出背後的想法:「失蹤這狀況具有宗教意涵,失蹤是一件不確定的事情,一直懸在那邊,你無能為力,就在無能為力的狀態下,你開始思考、尋找宗教的力量。」而新詩首獎頒給了中國雲南的寫作者房靖荃,人在大陸的他以投影簡報發表感言,自述以此詩「記下萬物深情婉約的悲喜劇」,感謝這首詩的每一位讀者。新詩二獎得主許裕全聊起他因為宗教文學獎與靈鷲山結下的緣分,他特地書寫了〈大悲咒〉卷軸回贈,感謝宗教安定人心的力量。

「喜歡生命,聆聽寂靜」,宗教文學獎走過十二年,願將每個溫暖的心連結起來,為生命關懷、地球平安的大願景盡力付出,讓普世享有愛與和平。
上一則
 

Copyright © 2014 靈鷲山佛教教團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Ling Jiou Mountain Buddhist Society. 信眾服務專線:02-8231-5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