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觀音文化國際論壇:尼泊爾的百八觀音與紅觀音節
2019-10-06
靈鷲山佛教教團弘揚觀音信仰不遺餘力,9月28、29日舉辦第二屆觀音論壇,來自日本的高岡秀暢法師與尼泊爾蓮花研究中心理事長蘇仁德啦曼.巴哲拉查瑞亞博士,分別介紹尼泊爾百八觀音圖像集成出版史及尼泊爾紅觀音信仰,讓人們得知百八觀音圖集的出版歷程,也有機會走入宗教即生活的尼泊爾日常。
百八觀音圖錄出版是文化交流下的合集
致力研究百八觀音的高岡秀暢法師,在參加日本當地佛學調查研究的過程中,偶然接觸百八觀音圖像,當時留下深刻印象,多年後,由加德滿都友人氏家覺勝先生引薦,結識不空金剛阿闍梨老師,在尼泊爾百八觀音廟中再度見到百八觀音的圖象,心中澎湃激盪,升起了校訂出版百八觀音圖像的念頭。
由於寺內的圖像破損且遭遇水害,於是他以《成就法鬘》及《究竟瑜珈鬘》以及儀式儀軌和故事做校訂,再由悉帝牟尼.釋迦繪師描繪,編制而成「百八觀音圖像集成」,高岡法師更請不空阿闍梨老師傳授百八觀音圖像課程,因為這樣的歷程,日本也開始介紹百八觀音的活動。
高岡法師更陸續出版以尼瓦爾語編輯而成的「百八觀音介紹」、「尼泊爾百八觀音木刻圖像集」等出版物,其中「尼泊爾百八觀音木刻圖像集」的出版,更可視為文化交流下的合集,以尼泊爾所傳的畫法做底稿,再以西藏傳來的出版技術製版,用喜馬拉雅地帶所漉之尼泊爾紙印刷,其他裝幀上的必要材料都在當地準備,全部都是手工製作。1980年,印度新德里也有複製百八觀音圖像集的出版品,透過出版品的推廣,百八觀音已愈來愈為人們所熟悉。
紅觀音節是世界級的文化遺產
尼泊爾蓮花研究中心理事長蘇仁德啦曼.巴哲拉查瑞亞博士則以紅觀音節對尼泊爾人生活影響的面向切入,紅觀音節不只是人民的節日,也是皇家的節日,更是重要的活的世界遺產。他首先提到,自古以來,紅觀音就被視為加德滿都的守護神,在尼泊爾的普及程度,可以從尼泊爾極富盛名的紅觀音遶境慶典看出端倪。
每一年的紅觀音慶典,都是從建造一座32英尺高的坐駕大車開始,車子由竹子、藤枝與木頭搭建而成,四個實木車輪支撐起一片方形平台,作為神龕的基座,神龕之上是一個由藤蔓、繩索與藤枝所纏繞,由木柱搭建而成的尖頂,尖頂上並有一個冠狀的華蓋,整台大車的裝飾,充滿華麗的藝術風格。
慶典展開時,先由熱情信眾將大車由起造處出發開始拉行,繞著城市巡境,並在幾個重要地方暫歇,慶典通常在4月到5月之間舉行,每隔12年,這個慶典會有一趟特別版的紅觀音繞境路線,從邦加木提城展開,跨過納克胡河,再到達帕坦古城。
除了人民熱情參與,尼泊爾皇家對紅觀音節也非常重視,皇室物品是紅觀音慶典中的重要象徵,馬拉王朝其中一位君主Srinivas Malla的配劍,仍然被懸掛在紅觀音的大車上,象徵他仍然參與盛會,皇家軍樂隊在慶典上負責演奏,平日甚少露臉的皇室保護神庫瑪麗女神也會出席,在慶典的尾聲露臉並宣告本次慶典正式結束,是國家君主每年應盡的義務。
要能夠完美地執行此一歷史超過1500年的紅觀音慶典,需要豐富的經驗及技巧,必須由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員執行,遶境慶典中,尼瓦爾人(註)演奏獨有的各式傳統樂器,參與慶典者也以唱誦經文、聖歌等方式供養神祇,涵蓋許多有形、無形的文化遺產。不只尼泊爾人將紅觀音節視為國家級的重要活動,印度教與佛教徒同樣熱烈參與此盛事。
註:尼泊爾為多種族國家,尼瓦爾族為其中一族。
文/張育寧
圖/文獻中心
百八觀音圖錄出版是文化交流下的合集
致力研究百八觀音的高岡秀暢法師,在參加日本當地佛學調查研究的過程中,偶然接觸百八觀音圖像,當時留下深刻印象,多年後,由加德滿都友人氏家覺勝先生引薦,結識不空金剛阿闍梨老師,在尼泊爾百八觀音廟中再度見到百八觀音的圖象,心中澎湃激盪,升起了校訂出版百八觀音圖像的念頭。
由於寺內的圖像破損且遭遇水害,於是他以《成就法鬘》及《究竟瑜珈鬘》以及儀式儀軌和故事做校訂,再由悉帝牟尼.釋迦繪師描繪,編制而成「百八觀音圖像集成」,高岡法師更請不空阿闍梨老師傳授百八觀音圖像課程,因為這樣的歷程,日本也開始介紹百八觀音的活動。
高岡法師更陸續出版以尼瓦爾語編輯而成的「百八觀音介紹」、「尼泊爾百八觀音木刻圖像集」等出版物,其中「尼泊爾百八觀音木刻圖像集」的出版,更可視為文化交流下的合集,以尼泊爾所傳的畫法做底稿,再以西藏傳來的出版技術製版,用喜馬拉雅地帶所漉之尼泊爾紙印刷,其他裝幀上的必要材料都在當地準備,全部都是手工製作。1980年,印度新德里也有複製百八觀音圖像集的出版品,透過出版品的推廣,百八觀音已愈來愈為人們所熟悉。
紅觀音節是世界級的文化遺產
尼泊爾蓮花研究中心理事長蘇仁德啦曼.巴哲拉查瑞亞博士則以紅觀音節對尼泊爾人生活影響的面向切入,紅觀音節不只是人民的節日,也是皇家的節日,更是重要的活的世界遺產。他首先提到,自古以來,紅觀音就被視為加德滿都的守護神,在尼泊爾的普及程度,可以從尼泊爾極富盛名的紅觀音遶境慶典看出端倪。
每一年的紅觀音慶典,都是從建造一座32英尺高的坐駕大車開始,車子由竹子、藤枝與木頭搭建而成,四個實木車輪支撐起一片方形平台,作為神龕的基座,神龕之上是一個由藤蔓、繩索與藤枝所纏繞,由木柱搭建而成的尖頂,尖頂上並有一個冠狀的華蓋,整台大車的裝飾,充滿華麗的藝術風格。
慶典展開時,先由熱情信眾將大車由起造處出發開始拉行,繞著城市巡境,並在幾個重要地方暫歇,慶典通常在4月到5月之間舉行,每隔12年,這個慶典會有一趟特別版的紅觀音繞境路線,從邦加木提城展開,跨過納克胡河,再到達帕坦古城。
除了人民熱情參與,尼泊爾皇家對紅觀音節也非常重視,皇室物品是紅觀音慶典中的重要象徵,馬拉王朝其中一位君主Srinivas Malla的配劍,仍然被懸掛在紅觀音的大車上,象徵他仍然參與盛會,皇家軍樂隊在慶典上負責演奏,平日甚少露臉的皇室保護神庫瑪麗女神也會出席,在慶典的尾聲露臉並宣告本次慶典正式結束,是國家君主每年應盡的義務。
要能夠完美地執行此一歷史超過1500年的紅觀音慶典,需要豐富的經驗及技巧,必須由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員執行,遶境慶典中,尼瓦爾人(註)演奏獨有的各式傳統樂器,參與慶典者也以唱誦經文、聖歌等方式供養神祇,涵蓋許多有形、無形的文化遺產。不只尼泊爾人將紅觀音節視為國家級的重要活動,印度教與佛教徒同樣熱烈參與此盛事。
註:尼泊爾為多種族國家,尼瓦爾族為其中一族。
文/張育寧
圖/文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