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9
無分類
讀給您聽

心道法師(中文)

釋心道(1948年10月11日-),俗姓楊,生於緬甸,台灣佛教比丘,為靈鷲山佛教教團開山大和尚,世界宗教博物館及國際非政府組織「愛與和平地球家」

心道法師身兼南傳佛教、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三乘法脈,1994年得緬甸國師烏郭達剌親授南傳三壇大戒,賜號烏古達剌(意為除障)。2001年得藏傳寧瑪噶陀派莫札法王認證,前世為寧瑪虹光身成就者,故賜號巴吉多傑(吉祥金剛)。2007年得本煥長老法脈傳承,為臨濟宗第四十五代傳人(禪宗臨濟宗虛雲一系),法名常妙心道。2013年得剃度恩師星雲大師授法,為臨濟宗第四十九代傳人(禪宗臨濟宗棲霞中興一系),法名心道智達。

心道法師自1983年於靈鷲山開山,1984年創建無生道場以來,於立宗風為「慈悲與禪」,先後於海內外創建三十多所寺院、佛學院、講堂、禪修中心和共修處等[2],致力推動佛法、禪修、慈善、文化與社會教育。2001年創建世界宗教博物館,奔波國際及宗教間,推動跨宗教對話與理解。近年來,更積極於緬甸籌設一所為地球而蓋的大學──生命和平大學[3],推廣靈性生態教育與愛地球、愛和平理念。

心道法師於2005年獲斯里蘭卡「弘揚佛法貢獻卓越獎」;
2005年獲印度「穆提拉尼赫魯和平包容和諧獎」(Pt. Motilal Nehru National Award for Peace, Tolerance and Harmony);
2006年獲緬甸「國家最高榮譽弘揚佛法貢獻卓越獎」(Aggamahāsaddhammajotikadhaja);
2010年獲緬甸「傳授禪修卓越優秀獎」(Mahākammaṭṭhānācariya), “Excellence in Teaching Meditation Award” from the Myanmar Government;
2010年獲美國理解寺評選為「全球跨信仰遠見者」;
2013年獲泰國僧王寺「佛教卓越貢獻獎」;
2014年獲緬甸「國家最高榮譽上座部全國大業處阿闍黎最高禪修成就獎」(Aggamahākammaṭṭhānācariya), “The Highest Meditation Achievement Award” from the Myanmar Government;
2021年獲中華民國文化部首屆文協獎章(博物館、地方文化館及社區營造組)。


早年生涯

出生

心道法師1948年生於緬甸臘戍賴島珊區賴坎村,祖籍中國雲南,俗名楊小生。

童年 

1952年,父親楊小才遇害,母親李淑貞攜妹妹楊小苹離家不知去向,此後音訊全無。時年4歲的楊小生本由姑母楊小四撫養,姑母病故後,隨姑父尹湖南流浪山間。1957年,姑父友人魯定洲軍官以讀書為因,鼓勵加入游擊隊。軍中長官改其名為楊健生,筆誤寫成「楊進生」。在滇緬山區游擊戰中,數次受命攜帶彈藥補給,親身感受戰爭殘酷與死生無常,自此厭惡戰爭,立誓尋求和平。

來台

1961年隨滇緬孤軍撤退來台,整編入成功嶺「幼年兵中隊」。1963年初,插班進入台中潭子新興國小正式就學,後跟隨軍隊轉駐桃園,於大溪員樹林國民小學就讀。

修行 

奉觀世音菩薩為上師

1963年,從幼年兵中隊醫官張啟富口中初聞觀世音菩薩聖號,即淚流不止。張醫官贈一課誦本,開始學習持誦〈大悲咒〉,研讀《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與佛陀本生故事,從此奉觀世音菩薩為上師。結識遠光法師和常緣法師,在潮音寺開始學習佛法。決心以修道為畢生志業,在兩臂及身上刺青「吾不成佛誓不休」、「悟性報觀音」、「真如度眾生」與「卍」等字明志。

出家前 

1964年,考上桃園龍潭農業職業學校。1965年,轉讀新竹關西初中。因吃素獲得「齋公」之名,認識一貫道點傳師謝鳳英,得其接濟,並接觸一貫道等信仰。1966年,考上桃園中壢龍岡第一士官學校。1967年,與摯友李逢春二人合組「梅盟黨」,企圖以竹筏渡海潛回緬甸,展開拯救緬甸人民行動,竹筏翻覆後,自行到派出所自首,原本無罪,為求卸除軍籍,懇求法官加重量刑,獲判入監8個月。1968年,如願得到停役令退伍,歷經工人、送貨員、茶葉工、米店伙計等多種行業,深刻體驗社會不同階層生活情狀,同時接觸道教、台灣民間信仰、儒家思想等。1972年,摯友李逢春罹病身故,體悟生命苦短、無常迅疾,毅然出家修道。

出家、受戒
 
1973年農曆9月19日觀音菩薩出家日,於佛光山星雲大師座下剃度出家,字號慧中,名為心道,入佛光山叢林大學。同年參加苗栗法雲寺傳戒,明常法師、南亭法師、道安法師為三師,與心道法師法緣甚深的戒德老和尚為開堂,悟一法師、成一法師陪堂,正式受三壇大戒。得戒兄仁海法師(道源長老弟子)傳授默照禪心法,精進修行此法門。經常一打坐便是整晚功夫,課程作息漸與大眾脫節,嚮往徹底實行頭陀行。

頭陀行 

1974年,8月告假離開佛光山,至遠光法師台北外雙溪住處閒置蘭花房,獨居於此做為禪修處,開始修習十二頭陀行,參透孤獨與恐懼,期間得一偈曰:「月兒寂寂雲默默,悄悄聞得未生香。」

塚間修 

1975年,2月下旬,由星雲大師安排至宜蘭雷音寺閉關修行,因寺院後方鐵工廠敲打聲響干擾,只住15天便離開。再經大師指示,轉至宜蘭縣礁溪鄉二結村莿仔崙圓明寺修行。圓明寺建於1917年,慈航法師與星雲大師皆曾行腳於此,但因年代久遠,建築頹敗,位置偏遠荒涼,北面為墓地,行人少至,卻正合心道法師心意,1975年3月14日,於此處開始第一階段的塚間修,日日打坐,無有罣礙。1976年,收第一個在家弟子許聰池。

1977年,圓明寺展開大翻修,心道法師轉往百公尺外的靈山塔。搬遷前一晚,夢見韋馱菩薩現高大金身,諷誦《金剛經》、《心經》和〈大悲咒〉,最末一句「佛光普照」,清楚傳入耳中。靈山塔四周是亂葬崗,心道法師於此處開始第二階段塚間修,以修習禪定為主。有時至山下仁愛之家幫忙搬運屍體,為病重老人洗沐。心道法師認為靈山塔是一生禪定最得力之處,將此處取名為「啊!靈山禪院」。一日上座,體會心與靈覺合一,得一偈曰:「體性寂然,虛無體性,常住虛無,不離體相。」後又得一偈:「靈明虛照大千界,寂滅性空體如如。」

塚間修期間常聽見幽冥眾生哀哀哭泣,心生悲憫,每日持〈大悲咒〉、誦《金剛經》迴向,並發願度脫三惡道罪苦眾生。日後成立靈鷲山佛教教團,於無生道場主持圓滿施食法會,以及每年農曆7月啟建的水陸空大法會,皆緣於此時所發之悲願。一次禪定中,密勒日巴尊者示現,以手摩頂,賜號「普仁」。1979年,移居至附近龍潭湖畔山坡地,建造「如幻山房」,取「生死無常、如夢似幻」之意,於此處開始第三階段塚間修,夜就墓地禪坐,每日禪修18小時以上,時間長達4年,此間得一偈曰:「圓滿寂靜不動尊,無生無滅無涅槃。」

因信眾與來訪者日益增加,故增設瓦屋,做為研經修法與度眾弘法的殿堂。於禪定中見「常寂光土」四字,新寺命名為「寂光寺」。1980年,參加噶瑪噶舉派卡魯仁波切一世的時輪金剛灌頂,受法名「無畏」,並得四臂觀音、大手印傳法。同年收第一位男眾出家弟子寂光法師。1981年,收第一位女眾出家弟子法性法師。

斷食閉關

1982年,年底夢見胃被割去,醒後尋思,決定開始長期斷食。獲得「辟穀法」法本與心要,包含斷食修法過程和百花丸煉製方法後,於1983年4月初開始斷食閉關,兩週後轉往附近周振東武舉人宅遺蹟繼續閉關,6月移至新北市福隆荖蘭山,借拱南宮普陀巖山洞閉關,為期3個多月,9月21日(中秋節)遷入自闢的法華洞閉關。1985年4月,為前往印度朝聖,結束長達兩年的斷食閉關。

弘法

創建靈鷲山佛教教團

1983年,9月21日中秋節,靈鷲山開山。1984年,農曆6月19日大殿開光,原稱「不動寺」,弟子法性法師提議更名為「無生道場」,此後僧俗弟子日增,信眾遍布全球。為使佛法普利群生,心道法師於1989年成立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1990年成立靈鷲山護法會,1994年成立靈鷲山慈善基金會與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1997年成立靈鷲山佛教基金會,並先後於海內外包括台灣和緬甸、泰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和美國紐約等地,創建了三十多所寺院、佛學院、講堂、禪修中心和共修處等,致力推動佛法、禪修、慈善、文化與社會教育。法師立靈鷲山宗風為「慈悲與禪」,提倡「生活即福田,工作即修行」的生活禪,並以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為核心,融合多年的禪修菁華,創立適合現代人修習的「平安禪」,教導大眾以禪修調和身心,覺知清楚,進而呈現本有覺性。

啟建水陸空大法會
 
1994年,緣於塚間修時所發之悲願,心道法師不畏障礙與辛勞,帶領四眾弟子於台中啟建第1屆水陸空大法會,一路行來,2021年啟建了第28屆水陸空大法會,行願從來無有間斷。心道法師對法會儀軌務求嚴謹周密,以達冥陽兩利、圓滿無礙,因此成就靈鷲山水陸空大法會為教界規模最盛大的水陸法會之一。2013年,適逢法會啟建20周年,心道法師親自寫下「大普施」三字,做為靈鷲山水陸空大法會的主題,並有一偈:「普濟十方眾,施樂拔諸苦,齋戒入經藏,滌心大懺悔。」呼應法會的精神──悲願、嚴謹、平等。

建立世界宗教博物館
 
「如何讓人類都能獲得宗教的利益,放下分別心,互相學習、各得其所?這必須要靠宗教精神,也就是互相尊重,彼此包容,共同博愛生命,推動愛與和平。」心道法師基於如是理念,早於1990年即成立世界宗教博物館籌備處。1994年,財團法人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正式立案,心道法師弟子邱澤東居士護持上師,捐贈新北市永和區約2000坪大樓面積予宗博館使用。歷經十餘年的艱辛籌備,世界宗教博物館於2001年11月9日開幕,當天同時也被訂為「世界宗教和諧日」,來自全球38個國家的120位宗教領袖及代表,齊聚台灣慶賀並進行交流。宗博館創館理念為:尊重每一個信仰、包容每一個族群、博愛每一個生命。自2008年開
始,每年春天舉辦世界宗教新春和平祈福會,是為心道法師跨宗教對話平台的又一具體實踐。

開展和平志業與國際交流

1996年,心道法師至中東地區的土耳其、以色列等地,參訪伊斯蘭教、猶太教、巴哈伊教等聖地遺跡,並受邀演講。同年赴泰國出席亞洲宗教與和平協進會(Asian Conference on Religion and Peace, ACRP)。1999年,至南非開普敦參加第3屆PoWR世界宗教大會,在會中發表〈二十一世紀的佛教──我的思考、體驗和期待〉和〈千禧年的心靈挑戰──希望在世界宗教博物館〉等演說,並就宗教、和平等理念與國際友人展開座談,此後法師連續受邀參加第4屆~第8屆,與各國宗教界人士和學者廣泛進行交流。2000年,參加聯合國「千禧年世界宗教領袖和平高峰會議」(Millennium Peace Summit of Religious and Spiritual Leaders),於會中發表祈禱文,會後受邀參與聯合國跨宗教和平小組。

2002年,心道法師於美國紐約成立「愛與和平地球家」(GFLP)非政府組織,推動跨宗教交流與對話,並以「愛與和平地球家」創辦人身分,受邀參加聯合國第55屆NGO年會,並在九一一周年紀念儀式中,與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等代表一同祈福。同年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舉辦第1場回佛對談,多年來持續以實際行動倡導跨不同宗教間的和平對話,至2021年的「第17場回佛對談暨第2屆青年回佛對談:靈性生態倡議行動」止,時間長達20年,舉辦地點包括雅加達、巴黎、德黑蘭、巴塞隆納、摩洛哥、北京、台北等,橫跨歐亞非三大洲。

2003年,在聯合國總部召開的NGO年會發表演說:〈宗教對談對和平的貢獻〉。2004年,於世界宗教博物館和高登合作與和平協會、台北市政府共同舉辦之「靈性與生態永續:水──我們共同的根源」國際會議中,發表演說:〈全球倫理與世界和平──宗教的當前任務〉。2014年,至冰島雷克雅維克參加第二屆人類精神論壇(Spirit of Humanity Forum),談愛與慈悲的重要性。2016年,至奧地利維也納的阿布杜拉國王跨宗教與跨文化對話國際中心(KAICIID Dialogue Center),發表愛地球、愛和平演講,並分享跨宗教交流經驗。

2017年,前往梵蒂岡與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會晤,邀請教宗加入愛地球、愛和平運動。同年責成靈鷲山教團與梵蒂岡宗座宗教交談委員會共同主辦第6屆佛教徒與基督徒對話國際研討會,以「佛教徒和基督徒並肩同行,走非暴力之路」為主題。2021年,參加梵蒂岡與英國及義大利駐教廷大使館舉辦的「信仰與科學:邁向COP26」會議,提出「回歸靈性智慧,了悟萬物同根同源」的理念,同時強調「止戰和廢除核武,對於環境生態的延續是絕對必要的。」

2022年3月3日,心道法師為俄烏戰爭公開呼籲「為生態我們必須止戰」,同時邀請所有宗教一起為戰爭與受害人民祈福[6]。

推動教育、文化與慈善事業
 
心道法師關懷社會大眾,常以「生命服務生命,生命奉獻生命」勉勵弟子,為推動教育、文化與慈善事業盡心盡力。1989年成立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1990年成立靈鷲山護法會,1994年成立靈鷲山慈善基金會,多次榮獲內政部、文化部、新北市政府等單位表揚,為宗教團體與公益團體表率。2003年成立三乘佛學院,為僧眾教育注入源頭活水,年年且嚴定禪修閉關精進。在信眾教育方面,因應大眾根機不同,更是多元而活潑,禪修、朝聖、法會外,並開設兒童佛學營、青年學佛營、慧命成長學院、龍樹生命和平教育中心,及長期在校園推廣的心寧靜運動等。2014年,心道法師融合自身修行體證所得與佛陀教法的「四期教育」,開始於各地講堂展開初階課程。「四期教育」涵蓋阿含期、般若期、法華期、華嚴期,以禪為主軸,用佛陀法教貫穿僧俗教理、教制、組織和弘法,既是學佛之道,也是成佛教育。

心道法師認為,文化能轉化人心,找回失去的倫理價值,故於2002年設立宗教文學獎,另於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下開辦附設出版社,出版多種經書、佛學、宗教類書籍與影音、文創產品,並且創立多種宗教類、學術類期刊,包括:《國際佛學研究》、《譯萃》、《般若文教》、《有緣人》、《宗博》雙月刊、《新世紀宗教研究》、《生命教育》半年刊、《生命和平》雙月訊、《弄曼》季刊等,以及開辦各種講座、活動及展覽。在慈善事業方面,2003年特別設立普仁獎,眷顧需要幫助的莘莘學子。每年水陸空大法會募得平安米、鹽、油等物資,多年來捐助慈善團體及低收入戶。

此外,從台灣921大地震、南亞海嘯、緬甸納吉斯風災、中國四川地震、海地震災到近年的尼泊爾地震等,教團皆在心道法師的帶領下,透過點燈祈福、誦經迴向、捐助物資等實際行動付出愛心。無論海內外,從醫療、義診、環境清理、愛心早餐、關懷獨居老人、民宅與飲水系統重建,到孤兒安置、安家助學及心靈撫慰等,種種面向的志業,無一不是心道法師關懷眾生的悲心體現。

創辦生命和平大學

為了地球整體生態的健康,也為了讓生命永續、讓靈性生態覺醒,心道法師計畫於緬甸建立一所生命和平大學(University for Life and Peace, ULP),希望以大學為平台,連結所有愛地球、愛和平的人士共同合作,這是一座包含教育、文化、宗教、有機農業、醫療、慈善等多元功能的和平基地。2016年6月,緬甸弄曼沙彌學院開學,正式招收第1屆學生,心道法師表示,未來將會招收更多的學生,培育成為佛法與和平的種子。2017年,生命和平大學國際總部於美國紐約曼哈頓成立。同年5月29日~30日,生命和平大學第1次智庫會議於德國雷根斯堡舉行。9月27日~30日,第2次智庫會議於緬甸舉行。

2017年10月8日和10月10日,靈鷲山教團分別於高雄和台北舉行兩場生命和平音樂會,心道法師正式向台灣社會宣告創辦生命和平大學。2018年1月,緬甸仰光省省長Phyo Min Thein拜會心道法師,承諾協助生命和平大學建設。2018年2月,靈鷲山購入緬甸勃固省600英畝土地,做為生命和平大學校地。2018年5月23日~24日,生命和平大學智庫會議於奧地利召開。2019年1月9日~23日,第1屆生命和平大學冬季學校於緬甸仰光開學,主題為「探討生態危機的深層根源:邁向新策略」。第2屆冬季學校於2020年1月8日~18日開學,地點為緬甸仰光,主題為「療癒地球──生態與科技的轉換行動」。第3屆冬季學校於2021年1月22日~23日、29日~30日以線上方式教學,主題為「決策:鑑於當前生態環境迫切的狀況,我們如何制定及實施相應的對策?」。2021年12月8日,心道法師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荷蘭國際水利環境工程學院(IHE Delft Institute for Water Education)校長Eddy Moors博士簽署教學合作意向書,計畫於水利環境教育領域展開合作。

獎項與榮譽

2005年獲斯里蘭卡最高佛教榮譽「弘揚佛法貢獻卓越獎」。

2005年獲印度宗教交流和諧基金會(Inter Faith Harmony Foundation)「穆提拉尼赫魯和平包容和諧獎」

2006年獲緬甸「國家最高榮譽弘揚佛法貢獻卓越獎」

2010年獲緬甸「傳授禪修卓越優秀獎」

2010年獲美國理解寺評選為「全球跨信仰遠見者」。

2013年獲泰國僧王寺第二屆「佛教卓越貢獻獎」。

2014年獲緬甸「國家最高榮譽上座部全國大業處阿闍黎最高禪修成就獎」

2021年獲中華民國文化部首屆文協獎章(博物館、地方文化館及社區營造組)。


相關作品

傳記

《靈鷲山外山:心道法師傳》,陳大為、鍾怡雯合著,2002年10月初版,2013年7月增訂版,遠流出版公司

中文著作

《生死晝夜》,1991年5月,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附設出版社

《福田:心道法師的生活佛法》,1993年12月,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附設出版社

《快樂生活禪》,1995年4月,漢光文化出版社

《心路》,1995年6月,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附設出版社

《生命的自轉與公轉》,1995年6月,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附設出版社

《直達心靈最近的距離》,1995年6月,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附設出版社

《放下就是快樂》,1995年6月,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附設出版社

《菩薩活在人間》上下二冊,1996年6月,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附設出版社

《人間菩薩:心道法師開啟心門的菩提之路》,1997年5月,遠流出版公司

《聽心說話》,2001年4月,聯經出版公司

《纏來禪去》,2001年7月,大塊文化出版公司

《你要去哪裡?》,2001年11月,大塊文化出版公司

《心靈舞蹈》,2001年11月,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附設出版社

《天天星期卍》,2001年11月,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附設出版社

《和平之路》,2004年6月,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附設出版社

《生活之美》,2005年1月,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附設出版社

《觀靈覺即菩提》,心道法師總監修,2005年11月,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附設出版社

《觀生死即涅槃》,心道法師總監修,2006年6月,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附設出版社

《大悲壇城的升起》,2006年9月,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附設出版社

《真心:丙戌年心道法師閉關紀念專輯》,心道法師總監修,2007年,靈鷲山佛教教團出版

《山海天人》(山海天人:心遊法界),2007年7月,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附設出版社

《養禪三味》,2007年8月,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附設出版社

《和平零時差:全球對話.從北緯23.5°出發》,2009年8月,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附設出版社

《智慧華嚴》,2010年3月,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附設出版社

《聞盡:呼喚心內的觀音》,2011年6月,貿騰出版公司

《俢持觀音法門三要》,2011年7月,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附設出版社

《菩提心觀音行》,2011年7月,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附設出版社

《禪藥》,2011年7月,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附設出版社

《普陀山上說圓通》,2011年7月,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附設出版社

《做觀音菩薩的使者》,2011年7月,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附設出版社

《一分禪的要訣與方法》,2011年12月,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附設出版社

《朗朗覺性:心道法師閉關日記》,2011年12月,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附設出版社

《停心:停止時間活出自己》,2012年9月,橡樹林文化出版公司

《願力的財富》,2013年10月,橡樹林文化出版公司

《心經直契:空性的道路》,2017年6月,奇異果文創出版公司

《坐禪的力量:十場靈性的師徒對話錄》,2017年9月,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皈依》,2019年7月,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附設出版社

《唯信:心道大和尚水陸開示集》,2019年8月,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附設出版社

《問禪》,2019年10月,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附設出版社

《行深:尋找心的家》,2019年11月,貿騰出版公司

《般若:菩薩活在人間》,2019年11月,貿騰出版公司

《波羅密:快樂生活禪》,2019年11月,貿騰出版公司

《傳心:七七禪關開示錄》(宗博20週年慶紀念版),2022年2月,貿騰出版公司


外文著作
Publications in Foreign Languages
Birds in the Heart (1999) the Ling Jiou Mountain Press
Weisheit und Barmherzigkeit (January 2001) Aquamarin Verlag GmbH
Mountain, Ocean, Space, People (2007) Ling Jiou Mountain Prajna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Foundation
The Way of the Heart: The Teachings of Dharma Master Hsin Tao (November 2016) Create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
The Buddhist Voyage Beyond Death (November 2016)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The Power of Zen Meditation: Ten Spiritual Dialogues With Dharma Master Hsin Tao (September 2018) Balboa Press
Living Zen Happy Life: Timeless Zen Wisdom for your Daily Joy and Ultimate Peace (September 2021) Balboa P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