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3
禪修
讀給您聽

風雨無常心如常 太平山森呼吸

「禪」在哪裡?在打坐中嗎?在苦修中嗎?禪,其實在生活中,在行住坐臥中,在呼吸之間。6月9日至11日,靈鷲山平安禪舉辦「帶著覺知去旅行—太平山森呼吸」,一行人來到宜蘭山區,進行3日禪旅行活動,在綠樹山林間感受與大自然生態的親密接觸,也在各種多元的禪修方法中找回自己。

從五感中發現覺知 在音波裡共振療癒

9日下午抵達棲蘭山莊,忽雨忽歇的天氣,將山色洗得越發青翠,大大小小的獼猴群在峽谷區的欄杆上攀爬漫步,面對法師與學員們毫不驚懼,閒散自得,即使雨勢漸強,大家依舊專注地聆聽廣純法師所引導參入的寧靜,開展這趟平安禪旅程的所有體悟。

始業式中,每個人各自抒發對這場旅行的初衷與期待,許多人提到對旅行與禪修的喜愛,也有人對禪修充滿陌生與好奇,更想知道如何在旅行中進行禪修;廣純法師也借物喻事,以獼猴不拘的行為,提醒大家,讓心安定下來,不要像猴子的心一樣失序躁動;法師也提到,從原本蒙昧執著的「肉團心」、「攀緣心」,透過平安禪法的修習,學會如何覺知自己,就能找回原有的「靈覺心」。此時,每人面前都有一盞法工精心準備的冷泡茶,從茶杯的重量與溫度、嗅聞茶香、品嚐茶滋味開始,在五感的覺知練習中,才知道過去的生活是多麽「不知不覺」,能認出「覺知」,就是修行的實踐。

在法師的解說與示範下,大家學會了如何坐禪與調息,此時,法師們擺出大大小小的頌缽,帶著新鮮感,認識這古老的聲音療法,法師一手持缽,一手拿著缽棒,經由敲擊與摩擦發出的聲波能量,與大家的身體共振,得到各自不同的感受,課程最後,開放讓大家將頌缽反戴在頭上自行敲擊體驗,在趣味中更收獲了身心靈的療癒。

山林間與自然交流 靈性裡找共生之道

次日來到台灣最大的高山湖泊-翠峰湖,沿著環山步道,一邊欣賞山林草木的自然美景,一邊聽陳碧芬老師解說生態。走入寂靜山徑,瞬間傾盆大雨落下,大家趕緊互相協助穿戴好雨具,前往奧陶紀苔原區,林木上到處覆蓋著泥炭蘚,由於具有超強的吸水性與調解功能,使得園區像鋪了一層厚厚吸音棉般安靜。法師們讓大家各自找到喜歡的位置,一起禪修,藉由深呼吸,將新鮮的空氣吸入,並排出所有不好的能量,園區裡萬籟俱寂,只聽見寂靜,即使雨聲淅瀝,也不入耳擾心。

從紅葉道拾級而上,充滿著檜木香氣的原太平山俱樂部訴說著太平山的發展史。解說員介紹建築特色與歷史故事時特別提到,為讓颱風造成毀損的俱樂部恢復原貌,施工過程中「只有修復,沒有增加」。正如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當年開山也是不多加任何舉動,讓植被自行修復,靈鷲山才有今日豐富且原始的森林樣貌,如一座生態博物館。

在日式古風的建築裡,大家緩慢地練習行禪,提起腳跟,向前挪步,輕輕放下定住,心也隨之放下定住。檜香圍繞中,讓坐禪的心更加專注不散亂。聽著心道法師音聲開示,為大家解說什麼是靈性,了解靈性,才能體認到萬物是多元共生、相依共存的生命共同體。心道法師提醒著:靈性是遍滿一切處,要做到無我的給予,耕耘善業,利益他人,才是慈悲心的體現。

大地風雨皆為伴 無處不是禪道場

旅行第3天,早上在大樹下學習功法,搭配規律的呼吸吐納,將平日拘束的肢體如樹枝般伸展開來,心胸也更加開闊了;到神木區坐禪後,廣純法師帶領大家一同吟唱「平安之歌」,反覆唱著簡單的歌詞與旋律,隨著不同的動作,在心中向大地、天空、自我表達出無限的感恩與慈悲。

帶著法工們準備的食物與水果,大家驅車來到見晴懷古步道。過去曾是太平山伐木時期的見晴線運材軌道,如今軌道、轉轍器等舊物遺蹟的縫隙間長出茂密的植物,在蓊鬱的檜木林中,沈靜地與自然融為一體。即使大雨滂沱,大家依舊從容悅然地走向步道深處,甚至在通過吊橋時,跟著法師收一起收攝身心,邊走邊依著「眼觀鼻、鼻觀嘴、嘴觀心……」口訣觀照。無論晴雨、室內戶外、行住坐臥,體認到心道法師所說的無處不禪。

生命是不斷覺醒的旅程 培養覺知才能產生智慧

妙用法師說,旅行禪是一場生命之旅,而生命本就是不停覺醒的旅程,透過旅行禪找回自己,讓禪在行住坐臥中運用,他也強調:一趟旅行禪是不夠的,希望大家有空能再多多參加。廣純法師在最後為大家開示:「法」不一定要獨自在深山,而是運用在生活之中,參加旅行禪,發現覺知之後,更要練習如何不斷在生活中培養覺知力,才能產生智慧,要「成正覺」,不斷讓覺知的力量遍滿於生活,並將習得的覺知與智慧分享一切眾生,就是菩提心。

3天的旅程中,由於天氣變化多端,讓預定的課程不斷地在法師們的隨機應變中調度安排,眾人也不因這忽大忽小、忽晴忽雨的天候擾亂心情,作家汪曾棋曾在書中提到:「世間萬物皆有情,難得最是心從容。」因為學習禪修,讓心安定穩固,即使面對風雨無常,心仍從容如常。

文/黃丞萱 圖/黃丞萱、吳振義